樸門簡介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遠古農莊~農人最根本的工作

文及插圖/蔡韶雯  照片提供/素桂姐
素桂姐檢測.jpg
(圖:素桂姐在做菜葉硝酸鹽的檢測,含量越高的,試紙的顏色愈深。)




「農人最根本的工作是什麼?」

今天我們到了位於吉安鄉南華村的「遠古農莊」拜訪,主人家素桂姐與先生涂大哥以「秀明農法」施行耕作。


素桂姐先與我們分享了她認識「秀明農法」的過程。一開始她參訪過三芝的幸福農莊,那裏有著不吃肥料但強健根深的健康稻子,但當時她想,真能這麼做嗎?小時候學過的「物質不滅」定律,換作在農業上,我們種的作物吸收了土地裏的養份,如果不靠人工來補給養份,土地難道不會貧瘠?她遲疑了一下。後來,才又在台東看到從事自然農法的朋友,在石頭地裏不施肥卻種出碩大有滋味的芭樂,她才真正想嘗試這種農法,這一晃眼,已經是三年的時間。

 素桂姐先是以櫛瓜做實驗,分成施肥與不施肥的實驗對照組,竟然發現,施肥的結瓜得了白粉病,而不施肥的反而沒有,因此開始施作秀明農法,到現在為止算起來已經有兩年的時間。有人問到,「那用秀明農法,農人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做了?」素桂姐笑笑,「也是要覆土啊」,而且,「春天怕雜草,冬天怕蟲。」強出頭的雜草,會搶了辛苦栽種菜苗的太陽,而春天雜草生長地最快,除了又長,長了又要除。蟲也是個問題,蚜蟲、斜紋夜盜蟲、黃條葉蚤……愛吃菜的蟲子可是很多,怎麼辦?想辦法除蟲嗎?這可傷腦筋,所以還是要回到農人到底該做什麼的關鍵上。農人最根本的工作是什麼?「除蟲」?還是「施肥」?錯了錯了,農人最根本的工作是--「種出健康的菜」。


秀明農法的精神理念就如農莊部落格上寫的,「不施肥,不用藥,草木自然生長」,我們所食用的菜葉,也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大自然不用藥,不用肥,讓萬物自然生長,農夫的工作,其實也只要讓作物平平安安的長大就好,不需要干涉太多。

「不能種就不種」,素桂姐語出驚人的說。育苗時長得不好的,就不勉強栽種,因為那表示這棵植物本身的狀況就不好,體質不好的菜,分明就是主動招手跟蟲說,「快來吃我,快來吃我」。為了保持作物的健康,秀明農法還要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自家留種」,因為現在世面上賣的種子,都是所謂F1的種子,很難培育優良且穩定的後代,所以農家要自己花費力氣留種,保存作物的基因健康,這可需要八個世代的時間,也就是說一年如果種兩次,也得花費四年的功夫。(有些蔬菜一年只能留一次種,有些則二年才能留到種,例如牛蒡;但是在缺少自家採的種子之前,可以先用買來的種子試做秀明農法,再慢慢留種即可。)

我們到素桂姐的田裏看,發現素桂姐的耕作方式極富實驗精神,例如為防止蝸牛入侵,而特意設計了往外捲的網子,讓蝸牛「不得翻身」;有間網室裏還待了兩隻雞,原來是為了吃掉可能還藏在土裏的蛹,而放進去工作的。這些都是素桂姐的「創意」,像「放雞」這件事,是因為素桂姐曾被網室裏跳動的鵪鶉驚動,發現牠們在裏頭吃蟲,她轉念一想,這不是個除蟲的好方法嗎?讓鵪鶉(或雞)在收穫後的田裏,吃掉還窩藏在土裏的蟲及蛹,下次耕種時就比較不會有蟲的問題。

 網室裡的雞吃蟲子字.jpg防蝸牛的設施字.jpg
今天的另一個活動,是檢測硝酸鹽,參與的朋友各帶了50克的菜葉,來檢測菜葉裏硝酸鹽的濃度。硝酸鹽是台灣比較沒有被重視到的問題--土地裏施肥如果過多,土壤裏細菌分解氮肥成為硝酸鹽,卻來不及行光合作用讓菜葉吸收,就會殘留在菜葉表面,人類食用後經過腸道,會有致癌的可能。這不只是一般慣行農法的問題,即使是所謂的有機農業,也有同樣的隱憂。

而在現行歐盟的規範裏,冬季每公斤硝酸鹽含量限制約3000毫克,夏季2500毫克,高過這些數值就不合乎標準。素桂姐教大家把50克加450克的水的菜打成汁,再以試紙檢測,以紫色的深淺度分辨硝酸鹽的含量。大家帶來的菜有許多來源與種類,有從有機店買來的芥菜、市場的阿嬤賣的白菜菠菜、鄰居家或自己家種的A菜,檢測出來居然幾乎都超過3000毫克,全都不合歐盟標準。而素桂姐自己家現採的蔬菜,則是1000毫克都不到,(天氣好時大約是500以下,雨天大約也都在1000以下),可見農作方法在硝酸鹽比例上顯著的差異。

「市場上那些肥肥大大的病美人菜,和我們家不施肥長出來的菜,即使同一種,我也常常認不出來。」素桂姐提醒我們,買菜時還是要留意那些看起來漂亮,但不紮實的菜葉,恐怕就是施肥過多長出來的,這些菜食用起來,對人體並不好。

「即使不施農藥的有機耕種作物也不一定就好吃……要種出健康的菜啊,環境要健康,人的心也要健康才行,別貪快,該長五個月的就讓它長五個月,不用勉強它三個月就長好。」素桂姐這麼說。

嗯,不急不急,要吃健康的菜,種健康的菜,種菜、吃菜的人的心態也要健健康康的才行。

@延伸閱讀:1、素桂姐與涂大哥的遠古農莊
                 2、大王菜舖子「硝酸鹽是啥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