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唐敏(樸門永續設計講師)
圖:唐敏老師詳細說明樸門在全球推廣及實踐的案例。 |
記錄:詹于諄 攝影:林孝威
唐敏老師一開始談到,樸門是從澳洲開始,不過目前已經是一項全球性的運動,以她自己在澳洲學習的經驗,同學裡就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專長的人。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以各種方式推動樸門的案例,很多例子是從根本沒有土地就可以開始,台灣有很多已都市化的區域,這些案例很適合台灣參考。
樸門首先是從英語系國家開始,去觀察傳統社會的永續生活方式,而逐漸從英語系國家傳出去,然後再傳到歐洲、中東、中南美洲及非洲國家,最後到亞洲。最早的樸門實踐是從都市及郊區開始。大致上有:
1、Urban Homesteading 都市在家半農半X:
許多人利用自家前後庭院種菜,多餘的還可以賣給社區餐廳。
2、Rooftop Gardens 屋頂農藝:
很適合都市裡沒有自己土地的人,也能夠生產食物,除了私人屋頂菜農園外也有商業型農場。其中有個重要概念是,要先考慮好目的性,去規劃哪些設施是固定的、哪些是可移動的。相關資料可見:http://www.sustainable.wellington.net.nz/Resources/Roof%20Top%20Permaculture.pdf
3、School and Community Gardens 校園/社區農藝
校園/社區農藝很受歡迎,一方面有同伴一起做樸門會比較有趣,加上是為孩子做的,幾乎大家都會同意,包括要讓小孩子多接觸自然與農藝。校園農藝也可結合學校課程,透過mind mapping也可和學生一起做,另外要把維護問題考慮進來。社區農藝部分,很適合從「水」做為議題開始,特別是有水資源問題的地方。
4、City Repair 城市修復
以衰退破舊的城市空間為主要推動的地方,常用來做為社區營造,以合作、創意的方式來呈現。首要目的為重新佔領都市公共空間以創造社區導向的地方,培育鄰居之間的溝通,提倡社區在地文化。
台灣常出現的情況是,對於政府的規劃,只能接受不然就抗議,而樸門會想要看怎樣一起來力量大,但要有規劃,透過對基地做分析,看社區想要什麼東西,由社區小組來行動。可以先做小的,透過大家參與一起合作推動。
5、Guerrilla Gardening 游擊園藝
很熱門的都市農園藝活動,以游擊隊的方式執行的(有點像是「快閃族」),但是還需要事先設計與規劃,目前台灣也有案例。
6、Rural
接下來介紹的是在鄉村地區進行的樸門。國外的鄉村地區和台灣相較是比較大面積的。唐敏老師以她的樸門老師Robyn Francis在澳洲的Djanbung Gardens為例,介紹各種順應自然的設計,並且談到,樸們不只照顧人,也照顧眾生的需求。
7、market garden and farm
這樣的農園有別於大的工業化生產形式的農園,種植多樣化的作物,直接提供給消費者以及餐廳。可參閱”Bioshelter Market Garden: A Permaculture Farm”這本書。
8、Occupy Farms
緣起於佔領華爾街運動,在長期抗爭場地,引入樸門設計。
9、sustainable aid
世界各地以樸門設計開展出來的援助計畫,特別是很多災後重建工作,歡迎大家以志工方式參與,亦可實際學習到樸門設計。詳細可見:http://permacorpsinternational.com、http://permacorpsinternational.com/volunteers/、http://www.kleiwerks.org/
10、transition/ resilient communities
主要在協助城鎮轉型,transition networks(http://www.transitionnetwork.org/)有一步一步怎麼做的資料,鼓勵參與式決策,對推動者來說,最終目標是這個地方可以不需要我們就可以自立。
◎小馬分享:
來自東海岸的布農族,兩年前開始上課,感覺很受用,包括:對人的關懷、分享多餘,以及在土地操作尚有準則可用。最近想到,教會重建可以用樸門方法,找部落族人一起來蓋,凝聚向心力。重要的是,感動後要有衝動,然後要行動。
◎廖美菊老師分享:
以前交高中生,發現他們在做實驗時,笨手笨腳,想看這些孩子是怎麼長出來的。目前在帶一群小學四年級生,讓他們幫忙鋸竹子、種菜,孩子很喜歡,讓他們練習愈多、做愈多,思考能力愈好。
◎台北大猩猩游擊隊成員分享:
當初在台大青年規劃師課程中,有老師介紹國外游擊農藝案例,覺得很好玩,於是大家就開始定期聚會,討論要做什麼。後來做了很多很有創意的行動方案,在校園或都市空地種菜,以及幫社區店家美化,也有在街頭用行動劇表達對「假公園」的抗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