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家庭廚餘堆肥製作

講師:阿不老師

圖:決定趁年輕投入公益的阿不老師,除了教做堆肥,還分享他的人生哲學。




文:藍惠寧  圖:翁國嘉
今晚來與我們分享的達人,是個很有意思的城市農夫阿不。從兩年前開始,他的人生,就是一連串豐富、美麗與驚喜的集合。他曾參與自力造屋、自己種菜、種稻、蓋花園、做庭園造景、烘焙咖啡、寫書,近幾年他還開始當起國中老師,在學校裡帶領高關懷學生種菜、做豆漿、搭造麵包窯,甚至蓋房子、經營咖啡屋。你問他到底是從什麼學校學到那麼多知識的,他說:去做就是了。藉著實作,就能在當中累積知識與經驗。做堆肥也是一樣,他鼓勵大家,不要等到「知識足夠」了才去做,只是心裡動了念頭,就該馬上著手進行。
至於到底該做什麼呢?只要問自己三個問題就可以了:一、我覺得有趣、好玩嗎?二、這件事與自然、生命相關嗎?三、這件事能與人為善,產生好的循環嗎?如果答案是yes! yes! yes! 那麼,就去做吧!
現在,就讓想學做堆肥的我們開始來堆肥吧!

身土不二 土壤健康身體才健康
阿不相信古老的「身土不二」觀念要找回人類的健康,一定要有健康的土壤。十九世紀初,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艾利希斯‧卡瑞爾(Alexis Carrel)對於人類的健康,提出了他的憂慮。他說:「人的健康均仰賴土壤的健全與肥沃與否,因為所有的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土壤。」然而化學肥料、農藥、殺蟲劑的發明,卻破壞了在長久歷史中,「塵土化為植物,植物化為血肉,血肉又歸於塵土」的循環真理。化學肥料雖然在表面上,好像讓農作物增加產量,但它所含的礦物元素,卻是極度單一而貧乏的,當化肥裡缺乏某些維持生命健康所必需的元素時,那麼依靠化肥生長的植物也會缺乏這些元素,最後在食物鏈上端、食用這些蔬果的人們也會缺乏;結果就是人們因此失去健康。
長期施用化肥 蔬果缺少微量元素
簡單的說:要找回人類的健康,就要先栽種出健康的作物;而要種出養分、能量充足的蔬果,就要先重建健全、乾淨的土壤。「製作並使用堆肥」正是增進土壤健康的最佳方法之一。
「身土不二」的意思是:身體和土地是一體的。今日諸多難以拒絕、無法根治、的疾病,都是因為土壤長期施用化肥,使得生產出的糧食作物長期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最後導致人們身體運作失衡而產生的;這些因身體失衡而引發的疾病有:生出身心不健全的嬰兒、躁鬱症、心血管疾病、難纏的過敏與皮膚病變、各種癌症…等等。
 實現永續農耕 堆肥是關鍵
 過去阿不也曾考慮過自然農法完全不施肥料。但最後仍認為要加上堆肥才是一個完整的循環。因為種植過程中,土壤提供各種養份給植物,這些養份終要回饋給土壤。堆肥的重要性,可以從「土壤、微生物與植物的共生關係」說起:
1.植物的根需要呼吸,堆肥中的大顆粒有機質可以幫助土壤通氣。
2.植物無法直接吸收養分,微生物幫忙把體積大的有機質、岩石消化分解成細小的礦物元素。正如人的身體其實也是依靠細菌和微生物來幫忙分解食物。
3.土壤無法自製有機質。在大自然中,動植物的糞便、死亡或河水氾濫,是土壤中天然有機質的最大來源,而堆肥中最主要的組成成分,就是有機質。
  總之,堆肥增加土壤有機質;有機質使微生物活躍生長;植物因此能吸收到充足的養分與微量元素。
  堆肥好處多 保溫、保濕、保肥
另外,堆肥對土壤還有的其他好處:例如幫助形成良好的土壤結構,降低雨水沖刷、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排水性,也幫助土壤保溫、保濕、保肥。
養分充足、健康生長的植物自然有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植物死亡後又回歸土壤成為天然堆肥,生命如此循環不已。所謂的大自然的道理,是一種平衡而不是對抗。
一般而言,製作堆肥的方式有兩種,以下即其比較。
堆肥方式
好氧堆肥
厭氧堆肥
菌種別
好氧菌
厭氧菌
操作空間或器材
開放式空間或箱、桶。
操作過程中會散發些許氣味,也可能會招引昆蟲。
可密閉的空間或箱、桶。操作過程較不會散發難聞氣味,也較不會招引昆蟲。
操作難易度
簡單
複雜,操作不當時易產生惡臭。
堆肥熟成速度
較快(約1-3個月)
較慢(約半年到一年)
堆肥成品
較乾燥且鬆軟的有機肥
1.潮濕的有機肥
2.液肥
完熟時的酸鹼度
中性
偏酸
實例說明如:
如:露天的落葉堆肥,需適時使用工具進行翻堆工作來幫助通氣。
市售的廚餘桶,廚餘投入後需加蓋密封,隔絕空氣進入。

以下介紹較容易操作的「好氧堆肥」
一、堆肥材料
可以做堆肥的材料有:1.生廚餘 2.熟廚餘 3.肉類與骨、殼類
另外,為加速堆肥發酵、熟成,可以在在堆肥過程中所添加「堆肥促進材」。以下是常用的幾種堆肥促進材:
名稱
功用或特性
米糠、豆粕
提供好氧菌食物,讓好氧菌在堆肥初期能夠大量繁殖。使用量不需很多,在堆肥上薄薄撒上一層即可。
粗糠(稻殼)、
培養土、枯枝落葉
這些材料體積大,孔隙多,會保水,但又不會吸收過多水分,具有調節堆肥濕度的功用。膨鬆的體積則能幫助空氣流通,加速好氧菌的作用。

二、堆肥步驟
圖:阿不老師提供。
()前置作業:使用雙層式廚餘回收桶收集每日廚餘,並瀝除多餘水分。請注意:回收的廚餘最好每日處理,至多不要超過2-3日,否則在廚餘回收桶內很容易因為「厭氧發酵」而產生臭味。
()正式步驟:
1.第一次堆置廚餘時,需要在堆肥箱底部事先鋪上23公分厚的堆肥促進材。
2.把廚餘倒入堆肥箱。
3.在新加入的廚餘上灑上薄薄一層的堆肥促進材。
4.用園藝小鏟將廚餘和堆肥促進材充分翻攪、混合均勻。
(重複2 34的步驟,一直到堆肥箱八分滿)
5.翻攪過程中,遇到體積較大的廚餘時,順便用鏟子切碎、切細。
6.每次加入新廚餘並攪拌完成後,一定記得用紗網將堆肥箱蓋好,避免引來昆蟲。
7.當堆肥箱裝滿時,就換第二個堆肥箱繼續操作。等第二個堆肥箱也堆滿時,第一個堆肥箱裡的堆肥應該已可以使用。

三、影響好氧堆肥的因素:
1.空氣:充足的空氣流動,可以讓好氧菌更活躍,進而加速堆肥的進行。
2.水份:沒有水分,發酵便無法進行,但若太濕,又會轉為厭氧發酵而生臭。因此要適度保持肥堆的濕潤。最好的狀態是:表面看起來是濕濕的,但看不出水的感覺。
3.溫度:好氧菌在高溫時會較為活躍 。
4.體積:體積規模愈大的堆肥,保溫、升溫愈容易,發酵也會更順利。
5.微生物:生物是使堆肥發酵的最主要功臣。陽光有殺菌作用,因此堆肥時要避免陽光直接曝曬。
6.時間:在堆肥中添加含有高氮的堆肥促進材可有效提高發酵速率。

四、注意事項與叮嚀
1.    每個家庭產生的廚餘量不同,考慮堆肥熟成時間;因此堆肥箱的大小,應該選擇至少可堆置兩星期以上廚餘量的尺寸。(最棒的廚餘堆肥,是儘量減少製造廚餘。)
2.    堆肥的熟成速度,取決於溫度。開放式堆肥法處理的廚餘,堆滿後直至發酵成穩定的半熟肥(已看不出廚餘原本的樣子),在夏天時約需2星期,冬季時約需4星期。(完熟則仍然需要3-6個月)
3.    已發酵至穩定的半熟肥廚餘堆肥,可施用在盆器或菜畦的表土上。但因為尚未全熟(全熟約需3-6個月),仍不建議拌入栽培土壤中。
4.    擺放堆肥箱的空間,宜選擇通風處,並避免日光直射。
5.    廚餘堆置時,如果太濕,容易轉成「厭氧發酵」而發臭。乾濕的判斷:翻攪後材料間仍明顯看得見水分,則為太濕。此時必須多加些堆肥促進材。但若太乾,會使得發酵停止,此時就必須添加少許水分。
6.    堆置過程如果不小心讓廚餘過濕,且已無法將水瀝乾,可準備一個能加蓋的水桶,把材料全倒進桶中並加入大量的水,轉為製作液肥。
7.    每隔5~7天,必須做一次全面性的翻攪,記得箱子底層和四個角落都要翻攪到。

五、參考書籍:
l 《居家堆肥活用百科》,麥浩斯出版
l 《新世紀農耕》,琉璃光出版
l 《家庭菜園種植活用百科》,麥浩斯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