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門永續生活系列課程
展現上天好生之德
重建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協調平衡
在許多朋友同好的熱情互動中,我們已經過了兩期的樸門課程及達人工作坊,凝聚了更多美好的生活智慧,也展開了實際的行動,如小農市集、社區支持農業、社區種子保存及工作假期等。更特別的是還有「曙光安親班」,讓爸爸媽媽可放心將小孩帶來一起充電成長!共同實踐樸門精神「照顧地球、照顧人、分享多餘」。
在第三期的課程中,我們將以主題系列方式安排,這些主題先是達人工作坊、環境農業與食育、生命關懷、綠色影展、廖老師學堂、身心靈、歷史文化,最後才是樸門永續設計。鑑古知今,全面擴展我們的生命內涵。面對全球日益頻繁的極端氣候、環境資源耗竭、污染、貧富差距等問題,透過樸門的學習,我們要攜手合作!放眼天下,當地著手!讓上天好生之德充份流露!
時間:2011年7月15日起 每週五晚上7:00~9:30 (8:00~8:20小農市集)
地點:花蓮市碧雲莊社區活動中心 (花蓮市介禮街46號)
費用:免費 (歡迎各種型式贊助及加入樸門志工行列)
主辦單位: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花蓮市碧雲莊社區發展協會、花蓮縣樸門永續生活協會
第三期樸門永續生活系列課程表 (2011/7/15~2012/3/2)
系列
|
日期
|
主題
|
內容
|
講師
|
達
人
工
作
坊
|
7/15
|
吃果子拜樹頭--
認識果樹
|
果樹是樸門設計中食物森林的要素,針對花蓮地區的環境、氣候、土壤特質, 適合栽種的果樹及果樹的成長 開花 結果 修剪期的照顧與管理
|
劉啟祥先生
花蓮農改場資深助理研究員
|
7/22
|
縱谷浪遊—
走路,讓我們看見自己
|
他,帶著一群人,步行花東縱谷的田間小徑,藉由此一慢速的移動,創造人與大地、人與人之間,以及步行者自己與自己的親密對話,看見新視野
|
蔡建福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
| |
7/29
|
有機農業之病蟲害管理
|
種有機不能用化學農葯,那要如何管理病蟲害呢?農改場楊課長將分享他多年經驗,傳授實戰祕招
|
楊大吉
花蓮農改場作物環境課課長
| |
8/5
|
校園綠色廚房
|
如何讓大學生學習「對環境友善」及「對自己健康」?宋老師帶讓學生自己種有機菜、自己下廚。讓學生不再是宅男宅女,而是大地之子
|
宋秉明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 |
8/12
|
從大地的故事
談花蓮的農業
|
說明適地適種,從不同的角度我們來看花蓮的土質與適合的農業發展,這一晚我們將看看幾個典型的花蓮常見的地質,在對的地方作對的事,將使農民事半功倍。
|
陳紫蛾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 |
8/19
|
環境宿命
|
這不只是瞭解這塊土地的永續物質管理的概念,更是理解在如何對待土地的過程下,大地之母將還給我們如何的土地資源。
|
蘇銘千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 |
環境
.
農業
.
食育
|
8/26
|
看看「日本食育基本法」
|
日本人認為「食育」是德育、智育、體育的基礎,更連結學校、家庭及社會;為避免西式工商生活抹滅人們的身心健康及豐富人性,他們訂立了食育的國家基本大法,那我們呢?
|
張瑋琦
新竹教育大學教授
|
9/2
| 全球生態村運動與 自然建築 | 全球各地都有一些人深刻反省當前環境社會問題,並且化為行動,成立生態村,打造合作與永續的新生活. 自然就是美,一種就地取材、環保設計、手工打造的建築新嘗試,比綠建築還自然! |
劉德輔
天使部落負責人
生態村推動者
| |
9/9
|
生機互動農法BD及
光合作用農場之實踐
(暫停,延至10月) |
生機互動農法源自西方神祕學,順應宇宙天體法則及能量,為國外認証之農法。我們來認識花蓮第一個BD農場-光合農場
|
吳水雲
光合農場負責人
| |
9/16
|
從森林博物館出發—
再現原鄉生機
|
從財團手中搶救回台灣最後的「阿凡達森林」後,他找到重建布農部落與生態永續的出路,讓世界各民族到此看到自己文化中失落的一角!
|
阿力曼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 |
生
命
關
懷
|
9/23
|
死刑的誘惑—
殺戮的艱難
|
死刑多少都曾經作為一種實現正義的方式。但請一起來思考:如果沒有死刑,社會正義如何實現?如果繼續保有死刑,我們如何面對誤判?
|
張娟芬
時報十大好書、聯合文學等多項文學得獎作家
|
9/30
|
癌症的原因與預防
|
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為癌症,我們身邊亦有人深受其苦,藉由反省自己的生命態度與生活習慣,學習如何面對癌症!
|
林斈府
花蓮國軍醫院主治醫師
|
生命
關懷
|
10/7
|
拒絕殘酷的慈悲
—如何準備死亡
|
迎接新生命來臨很喜悅,但好好送生命前往下一旅程更是重要。一同從醫療、文化等角度來反省臨終照顧的過與不及。
| 林斈府
花蓮國軍醫院主治醫師
|
特別場:小農小村好生活系列
小農小村好生活系列
|
10/12
| 泰國米之神~ 與小農站在一起的大革命 | 迪查所提倡的改變,堅持站在農民的立場,從大結構思考也從小技術著力,一方面抵抗政府政策與資本主義邏輯,另一方面思考健康、降低成本,對農民有益的生產方式。 | 迪查 泰國米之神基金會執行長 |
小農小村好生活系列
|
10/13
| 找一群人‧挺一群人─社群支持型農業(CSA)的理念與經驗分享 | 「社群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簡稱CSA)是兩群人之間─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相互承諾及合作。一群人挺一群人,用合作和承諾的力量滋養著這片土地。 | 伊莉莎白‧韓德森 (Elizabeth Henderson)/CSA推動及實務工作者 |
環境
.
農業
.
食育
|
10/14
|
走出部落農業
與綠生農法
|
一個漢人在阿美族部落蹲了七年,建立了食物森林,並與日藉友人星野先生合作,透過綠生農法,帶領人們走出部落農業的困境
|
顏嘉成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博士生
|
新
時
代
視
野
|
10/21
|
半農半X的美好生活實踐
| 「…進入一個村子,開始小規模的農家生活,讓食物自足。然後,大部分時間,做自己天賦熱愛的事,幫助你生活的地方和人們,一起過好生活…」。 |
塩見直紀
半農半X研究所代表 |
10/28
|
生機互動農法BD及
光合作用農場之實踐
|
生機互動農法源自西方神祕學,講求順應宇宙天體法則及能量,為國外認証之農法。讓我們來認識花蓮第一個BD農場-光合作用農場
|
吳水雲
光合作用農場負責人
| |
11/4
|
2012
從傳說、預言到科學
|
2012是危機?轉機?還是騙局?跨入2012的前夕,我們一起探討2012的深層啟示
|
劉德輔
天使部落負責人
生態村推動者
| |
11/11
|
超越有機標章的自然農法—日本與韓國案例
|
見賢思齊,帶您走訪國外自然農法體系:日本岡田茂吉協會MOA、「循環農法」的日本山岸會 、及韓國趙漢珪創立的Janong自然農法
|
倪禮豐
花蓮農改場土壤肥料研究室主持人
| |
廖
老
師
學
堂
|
11/18
|
消毒或下毒?
除草劑問題面面觀
|
農地中的除草劑普及情況有如食品中的起雲劑。但除草劑的真實影響絕對不輸「塑化劑」,我們能輕視嗎?
|
廖美菊
花中退休金牌生物老師
|
11/25
|
停課一次
| |||
12/2
|
美好生活的具體實踐-台中合樸農學市集
|
美好生活需要眾人合作,和諧,志願地簡樸過活;「合樸」帶人好好務農,好好讀書,好好吃飯,好好生活。
|
陳孟凱
合璞農學市集負责人 | |
身
心
靈
系
列
| 12/9 | 人智醫學 | 史丹納博士的人智學建築在身心靈的基礎上,期能扭轉目前世界過度朝向唯物主義的發展;所發展的教育體系為華德福教育;對現代醫學影響則發展出人智醫學 | 余定國 老師 覺爾療癒坊總監 人智醫學研究與教育推廣 國際自然醫學認證合格醫師 |
身
心
靈
系
列
| 12/16 | 化肥蔬菜不營養?蔬菜營養價值與種植方法之探討 | 又大又肥的化肥蔬菜營養嗎?如何控制合理的硝酸鹽,種出風味營養俱佳的蔬菜! |
廖美菊
花中退休金牌生物老師
|
12/23
|
從中醫觀點談養生運動
|
要活就要動!但如何正確有效的「動」呢?中國傳統智慧中,有許多對現代人有幫助的方法!
|
陳煥章老師—
慈濟大學心理學講師、美國NCCAOM合格中醫針灸碩士 、多年禪修經驗
| |
12/30
|
身心靈整體能量的提昇
|
人體本具有療癒的本能,但必須是在對的條件下才能完成,包括很多現代所認為只能控制無法治癒的慢性病都有治癒的可能性,課程將分享如何提升身心靈的能量來達成自我的療癒.
|
許瑞云 醫師曾任美國麻省總醫院醫生、哈佛醫學院,現任慈濟醫學院教授,著有《哈佛醫生養生法》等
| |
1/6
|
從瑜伽身心學談健康
|
瑜伽(Yoga)已有七千年歷史,對人身心機制有深刻的瞭解,並發展出有益人身心靈提昇的實際方法
|
黃御璽Nirbhay
資深瑜伽老師
|
1/13
|
綠色影展
| |||
歷
史
文
化
|
2/10
|
綜論東台灣的歷史發展
|
花蓮是許多人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圓夢地,對於花蓮這塊土地有著安身立命的盼望,一百多年前,有一群人懷抱著與我們相同的夢想,渴切努力耕耘.雖然時空背景不同,但是我們的汗流在同一塊土地上,閱讀過往拓墾的生命經驗,站在前人植栽的樹蔭下,眺望我們的未來.
日本在花蓮地區的統治,使部分原住民族群部落、文化發生變遷,甚至造成傷亡,但不可否認的,也為花蓮的各個族群帶來新式的教育與近代的世界觀,並使得花蓮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修建鐵路、興築港口、建設臨海道路等,使得花蓮地區逐漸開發。 其間曾多次的更改地名,使得花蓮的地名帶有濃濃的日本味,像是瑞穗、舞鶴、鶴岡、豐川、豐田、大和、富田、玉里、松浦、春日、竹田、富里、豐濱、靜浦………。雖然日治時期的遺跡在戰後被破壞了不少,但仍舊存留了一些,為日本的殖民統治臺灣作見證。這兩個小時即透過老照片與解說,來認識花蓮的歷史。 |
陳鴻圖老師
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
2/17
| 日治時期花蓮港廳的開發 |
潘繼道
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副教授 | ||
2/24
|
東臺灣的原住民族群
|
潘繼道
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副教授 | ||
3/2
|
南方移民村賞析
|
李文茹
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 ||
第二期樸門永續設計介紹課程暨達人工作坊
展現上天好生之德~
重建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協調平衡
在許多朋友同好的熱情互動中,我們經過了第一期的樸門課程及達人工作坊,凝聚了更多美好的生活智慧,也展開了實際的行動,如小農市集、社區支持農業、社區種子保存等。更特別的是還有「曙光安親班」,讓爸爸媽媽可放心將小孩帶來一起充電成長!
在第二期的課程中,我們將以二週樸門課搭配一週達人工作坊進行。更不同的是,第二期的樸門課還加入了「實作課程」(周日上午於實習農場進行,場次另行宣布),以充實我們的理論與實作能力。
本期的達人工作坊則以「身心靈整體發展」及「原住民傳統生活智慧」為主題,鑑古知今,全面擴展我們的生命內涵。面對全球日益頻繁的極端氣候、環境資源耗竭、污染、貧富差距等問題,透過樸門的學習,我們要攜手合作!放眼天下,當地著手!讓上天好生之德充份流露!
時間:2010年10月29日 起每週五晚上7:00~9:00 (共6個月)
地點:花蓮市碧雲莊社區活動中心(花蓮市介禮街46號)
費用:免費(歡迎贊助)
主辦單位:花蓮市碧雲莊社區發展協會/ 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活動細節與紀錄請見花蓮樸門部落格 http://hualien-permaculture.blogspot.com/
【課程表】(點選圖片可放大瀏覽)
第一期樸門永續設計介紹課程暨達人工作坊
--重建人與自已、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協調平衡--
在許多朋友同好的熱情互動中,第一期的樸門課程已結束了!在這段美好的時光中,我們認識很多很棒的朋友,也完成許多很棒的事情。在第二期樸門課程之前,我們將要進入另一個學習與分享的高潮: 「達人工作坊」。我們將邀請許多各領域的頂尖達人,他們身體力行,以其生命的經驗,與我們分享他們的智慧!
時間:2010年7月16日起每週五晚上7:00~9:00
地點:花蓮市碧雲莊社區活動中心 (花蓮市介禮街46號)
費用:免費(歡迎贊助)
主辦單位:花蓮樸門部落 / 花蓮市碧雲莊社區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達人工作坊課表】
日期
|
課程名稱
|
講師
|
內容簡介
|
7/16
|
綠建築的同伴:綠色室內設計
|
謝光榮 設計師
留法藝術家、專業室內設計師
|
您知道嗎?包的美美的室內裝潢常常是環境與健康殺手!
|
7/23
|
影片欣賞
「魚線的盡頭」
|
荒野保護協會
|
科學家大膽預言,如果饕客繼續追逐價廉味美的海鮮,到了二○四八
請大來看海洋版的「不願意面對的真相」
|
7/30
|
太陽能鍋/社區貨幣
|
孟磊 Peter 老師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專業樸門永續設計師
|
1如何用太陽光就能準備豐盛的一餐?
2 社區貨幣案例分享:台北新店花園新城的「花錢幫」如何藉由「
|
8/6
|
宜蘭集田運動
|
李旭登 老師
羅東華德福學校農耕課指導老師、宜蘭集田運動推動人
|
「能救一畝田算一畝田」看宜蘭集田運動的成功經驗,
|
8/13
|
人智學與生物互動農法(Bio-dynamic)簡介
|
林鍇岷 建築師
華德福教育合格教師、曾於澳洲學習華德福建築、教育
|
源自歐洲神祕學的人智學對世界有重大影響,其應用面如「
|
8/20
|
秀明農法ˋ食在自然
|
陳惠雯 老師
秀明自然農法協會理事長、《我的幸福農莊》、《食在自然》、《
|
種植真的連有機肥都可以不用嗎?三芝鄉幸福農莊的陳惠雯老師,
|
8/27
|
從身態、心態到生態
|
黃玉琪 老師
阿南達瑪迦資深瑜伽教師、遲緩兒早療協會主任
|
如何與身體對話?與心靈對話?與自然對話?透過瑜伽動作,
|
9/3
|
部落合作組織與綠生農法經驗
|
瓦歷斯貝林
前立委、原住民委員會主委、全國儲蓄互助協會理事長
|
您還在繳保費讓壽險業去炒地皮嗎?
|
9/10
|
認識植物生理的世界
|
廖美菊 老師
花蓮中學金牌生物老師、資深環保人
|
廖老師善於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生命現象,
|
9/17
|
家庭廚餘堆肥製作
|
阿不 (城市農夫)
《居家堆肥活用百科》作者。中學高關懷學生農耕課及手工課老師
|
教您如何自已將家裡廚餘以不發臭、不占空間、
|
9/24
|
認識植物遺傳學
|
廖美菊 老師
花蓮中學金牌生物老師、資深環保人老師
|
保存種子,就是保存希望。
|
10/1
|
國外生態村運動及再論本土集村
|
張榮錦 / 謝光榮
碧雲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專業室內設計師
|
張理事曾走訪國外多處生態村(eco-village)他將與我
|
10/8
|
檳榔樹下的咖啡-加納納部落的咖啡故事
|
顏嘉成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博士班
|
咖啡-大多數人每日必喝的飲品,但你了解咖啡嗎?
|
10/15
|
消費者自己開的店-談主婦聯盟綠主張
|
陳秀枝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理事主席
|
看一群媽媽們如何從「購買者」自覺成為「生活者」,並且走出廚房用合作消費的組織,來改變這個世界!你我也可以做到喔!
|
10/22
|
認識植物生理的世界(安可場)
|
廖美菊 老師
花蓮中學金牌生物老師、資深環保人老師
| 熱烈到不行!從小生命看大宇宙,植物的生理世界太奇妙了!可惜時間不夠講不完,加演安可場怎能錯過呢! |
10/29
|
毫不喘息! 第二期 樸門永續設計介紹課程 緊接著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