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自然建築與自給自足家園研討會 報名簡章
自由的心,自由的生活。

自然建築並非一棟可以快速完成的建築,施工過程及你在這房子裡生活的點點滴滴,會是一個充滿靈性的過程,那會呈現在你日常生活的喜悅中,和大自然連結的親密感裡,及你內在的自我價值與豐盛感之中;慢慢來,這經驗可能會是你生命中的高點,並讓你尋得在這小小星球上的自我位置,你將獲得充足的成就感,及安頓於良心中的適然。 ~ 自然建築大師Ianto Evans
壹、緣起:
台灣在歷經數十年劇烈的經濟發展與民主洗禮之下,當前正面對著全球化衝擊與極端氣候之嚴重威脅,我們正摸索著一步步走出過去盲目追求開發和競爭力的死胡同,逐步走向與大自然和諧共生、與所有人類及萬物共好的公民自覺之路。
今年花蓮縣樸門永續生活協會,很榮幸地獲選為浩然基金會-另類全球化資助社團法人之一,我們提出的計畫為-「自然建築、生態建築海外學習及台灣在地化研究與推廣」,主要是希望把國人較為陌生的,但在國際上,已經操作了數十年的自然建築與生態建築,透過送出六位種子老師,至四個不同工法之海外實踐基地學習,以逐步尋找並研究出適合台灣環境的永續建築模式,進而勾勒出兼顧人類福祉與地球永續發展的理想家園及生活樣貌。
貳、活動資訊:
一、活動時間:2014年9月27-28日(週六、日)上午9時~下午5時。
二、活動地點:A Zone花蓮文創園區 17棟酒文化體驗館2樓 / 花蓮市中華路 144號。
三、主辦單位:花蓮縣樸門永續生活協會、浩然基金會。
四、協辦單位:東華大學社會參與中心、環保署東區環境教育區域中心。
五、報名費用:2000元(兩天,不包含住宿,名額60人以內),本會會員優惠價1800元。
六、餐飲提供:為響應環保及低碳飲食,請自備碗筷、水杯、手帕或紙巾;兩日之午餐與點心,只供應無奶無蛋、無五辛之蔬食,若有個人需要,請自備額外食物,或其他特殊需求者,請在報名表上註明。
七、聯絡我們:skydance1263@gmail.com, 0910-950774德輔(請以簡訊為主) 。
參、報名與繳費:
二、繳費帳號:每個名額2000元,戶名 / 花蓮縣樸門永續生活協會 國泰世華銀行花蓮分行 072-03-5000926。
三、繳費後,請將姓名與帳號後五碼mail到:p20121221@gmail.com,以便會計對帳,即完成報名手續。
三、繳費後,請將姓名與帳號後五碼mail到:p20121221@gmail.com,以便會計對帳,即完成報名手續。
肆、研討會行程表:
時 間
|
9月27日 週六
|
時 間
|
9月28日 週日
| |
8:30~9:00
|
報到
|
9:00~11:00
|
專題演講:
野上野下-
與孩子一起玩生活
黎屋夥房 黎振君
| |
9:00~9:15
|
開 幕 致 詞
| |||
9:15~11:15
|
專題演講:
邁向「心」世界的美好生活-
成為真正想要的樣子
風中之星 李代賢、李仲仁
| |||
11:15~11:30
|
休 息 時 間
|
11:00~11:15
|
休 息 時 間
| |
11:30~12:30
|
菲律賓Windship
Earthship實習報告
潘杏慈、楊振誠
|
11:15~12:15
|
泰國Gaia Ashram
生態村學習報告
張佩琦
| |
12:30~13:30
|
午 餐
|
12:15~13:30
|
午 餐
| |
13:30~15:30
|
專題演講:
太陽房子-
協力造屋是我們溝通的方式。
汗得學社社長 胡湘玲
|
13:30~14:30
|
印尼Green School
竹建築學習報告
陳淑燕、杜瓦克
| |
14:30~15:30
|
Tea Break &
與浩然/花蓮樸門計畫成員交流
(走廊區模型文件展示)
| |||
15:30~16:00
|
Tea Break與 交 流 時 間
|
15:30~16:30
|
World Cafe論壇
(回饋與建議)
| |
16:00~17:00
|
美國Arcosanti
生態社區學習報告
陳熾燊
| |||
16:30~17:00
|
A Zone 文創園區日式建築群導覽
(合照,賦歸)
|
伍、講者簡介:
一、風中之星 李代賢 / 李仲仁
李代賢:風和大地的孩子,追尋著內心平靜富足的生活樣貌。
李仲仁:有著小小發明家的天賦,認認真真的踏實生活者。
兩人相遇共同築夢,從自己蓋一棟自然屋,到成為自然生活者的推廣使者,想要說的是:「聆聽內在聲音,去做!就是了!」
延伸閱讀:
二、汗得學社社長 胡湘玲
德國畢勒菲爾特大學(University Bielefeld)科技社會學博士,曾任教於德國魯爾波鴻大學(University Bochum)東亞研究學院。嘗試以多元的角度看世界、以不同的方式做事情。努力扮演多重的角色:傳遞「勞動價值」的德國非營利組織「汗得學社」(HAND Initiative e. V.)社長、台南縣政府Solar City陽光電城總顧問、彰化縣太陽光電推動發展顧問,以及持續在不同角落實踐人道援助精神、帶動尊重自然的協力造屋計畫發起人;除此之外,她還忙碌於再生能源科技的業界實踐,是一人一千瓦社會企業的發起人。
延伸閱讀:
三、黎屋夥房 黎振君
出生於苗栗客家小鎮,成長於台中市郊區,大學經歷野百合學運,曾任電視台及報社記者,921地震後辭掉工作回到出生地,把老家的三合院重新改造,成為在地社 群聚集的空間。目前則是與五個光的孩子,在苗栗南庄的賽夏部落,過著「大人不上班,小孩不上學,不壓迫自己,也不壓迫地球的緩慢生活」。
延伸閱讀:
四、菲律賓Windship 潘杏慈 / 楊振誠
潘杏慈,現年 27歲,台灣大學園藝系畢業,樸門永續設計課程結業,曾前往泰國、寮國、緬甸、中國等地學習土構、竹、土袋屋等自然建築半年,雲林農業博覽會 鳥巢自然建築特工隊隊長。
楊振誠,退伍三年,東方技術學院畢業,座右銘是「寧願身體髒,不願土地壞」,從退伍之後,就展開了自己所說的流浪學習,曾養過蜂、學過傳統植物編織、當過溯溪教練助理,在南澳自然田打工換宿、去到一冊木造技研所學習傳統接榫木工,去年參與雲林農業博物館之鳥巢自然建築計畫,擔任工地主任。
前往菲律賓參與「針對颱風與地震氣候」所設計的Wind Earthship計畫,Earthship以垃圾戰士著稱國際,是一種採用回收廢棄物,如輪胎、寶特瓶、鋁罐、水泥塊、紙、保麗龍等材料,來蓋房子的建築技術,同時並不排斥使用水泥與鋼筋等材料,特色是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利用在地有限之資材,建立起一套可靠的水、電、能源、糧食、空氣自給自足,且防颱、防震的建築系統。此次菲律賓Windship計畫,是特別針對颱風與地震所設計的建築,非常適合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極為相似的台灣參考。
五、美國Acrosanti生態社區 陳熾燊
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實踐大學建築系學士後研究所,曾赴日實習於山下保博建築師的天工人事務所半年時間,參與該事務所在千葉的土磚民宅施工 (http://www.tekuto.com/works/a166_アース・ブリックス/)。課餘參加工作營繼續相關的學習,譬如西螺藝術兵營、廖枝德司阜、汗得學社、開物空間文創於虎尾農博展館的施作等。研究論文內容在整理已知工法,透過自己的實驗操作,希望能形成可供參考的施工手冊,並提出可能的設計。
Arcosanti社區以建設高樓層、大尺度、人口密集之永續社區為目標,類似沙漠中之大型蟻窩的高效能生存環境,使用鋼筋水泥、金屬等材料,這個發展了40多年,至今仍在建設與發展中的社區,可以提供台灣在建立類似密集之永續社區,在草創與中期經營之參考案例。
六、泰國Gaia Ashram生態村 張佩琦
中央大學法文系,在出版社擔任行銷企劃多年,曾經策過展、引進環保議題紀錄片。10年前看到「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這本書,就在心底埋下協力造屋的心願。數年前開始關心糧食問題,因為去澳洲打工度假而認識樸門,回台灣後思考未來的生活方式,受到莫寧夫婦「美好生活」這本書的感召,希望能夠實踐自耕自食、身心平衡的生活。為了以後的生活做準備,正在學習木工中,計畫2014年離職後可以換工學習自然農法,並移居到東海岸。
七、印尼Green School 陳淑燕、杜瓦克.都耀
陳淑燕與杜瓦克定居於花蓮,兩人為生活與纖維創作上的伙伴,熟習原住民及傳統植物素材的運用,如竹子、黃藤、樹皮、植物染等,近幾年不斷嘗試將阿美族傳統竹編魚簍,創作為大型燈飾、家具,或是可與人、環境互動的景觀作品,她們的作品持續在台灣、香港、美國、加拿大、立陶宛、中國等地展出。
印尼峇厘島Green School發展出極為讓人驚艷的高樓層、大面積且曲線唯美的竹構建築群,此行陳淑燕與杜瓦克希望把西方設計師及印尼傳統技師東西合璧的精湛技術與美學帶回台灣,同時結合原住民與客家原有的傳統工藝,運用在永續建築、心靈淨化空間、兒童創意學習環境或表演空間上。
印尼峇厘島Green School發展出極為讓人驚艷的高樓層、大面積且曲線唯美的竹構建築群,此行陳淑燕與杜瓦克希望把西方設計師及印尼傳統技師東西合璧的精湛技術與美學帶回台灣,同時結合原住民與客家原有的傳統工藝,運用在永續建築、心靈淨化空間、兒童創意學習環境或表演空間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