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03年3月29日上午9:30~15:00
地點:花蓮縣鳳林鎮樸門農場『美菊園』
講師:廖美菊
文字:劉小書
照片:王玉華
(註:針對課後學員提出的問題,本資料的補充教材包含2012年5月16日,廖老師在富里鄉農會的演講內容,整理自當時的錄音存檔)
緣起
例如:大致上,冬天是東北季風,夏天是南風。所以北邊最好種植防風林,冬天會比較溫暖;生態池的位置可以在南邊,夏天時可以幫助調節氣溫。但是我偏偏將生態池和房子都蓋在北邊,又沒有種防風林,冬天就更濕冷了。
所以,我這就是在做一個「錯誤示範」,希望大家今天上完課之後,可以不要再犯跟我一樣的錯,少走一點冤枉路。
生態廁所
動物(包括人)的排泄物是最天然的肥料,排泄物比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還要「營養」。動物的消化系統是一個非常精密的化學工廠,裡面還住了數量多 到你無法想像的微生物,可以將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轉化、合成為食物裡本來 沒有的養分,這些養分主要供我們自己身體使用,多的部份會變成排泄物。
在自然界中,只有人類使用抽水馬桶,抽水馬桶不僅要耗費大量的乾淨水,又把排泄物沖到污水處理廠或排水溝中流向河流、大海,污染了我們的河川海洋、地下水等,最需要養分的土壤、植物反而利用不到,十分可惜。
我們農場的生態廁所,遮蔽物都是使用別人不要的回收物,資源再利用。
廁所裡面挖一個土坑。「小號」的話,即使不另外覆蓋泥土也可以,因為土坑裡的泥土會很快地吸收水分,泥土裡的微生物會很快地分解『小號』裡的成份,絕對不會有人工水泥廁所的臭味。
『大號』一定要覆蓋泥土,有豐富腐植質的泥土有很多孔隙,可以吸附糞便所發出的氣味,裡面也有很多微生物可以分解糞便裡的各種成分。覆蓋物也可以使用粗糠、木屑等天然的材料,但效果不如有機腐植質。覆蓋不需要很多,只要充分均勻地蓋住「大號」,不要裸露出來,就不會有臭味,也不會招來蚊蟲孳生。
累積到一個量之後,可以將生態廁所搬家,換一個地方,再挖個坑。過一段時間,等排泄物都充分地被微生物分解之後,可以就地種植農作物,也可以挖出來「施肥」。
注意:如果生態廁所的「肥」只施用在表土上或覆蓋地很淺,就要選擇種植瓜果藤類的,或植株長得較高,果實與地面有一段距離的農作物,以防澆水時或大雨把「肥」濺上來附著在果實上。這是為了預防寄生蟲的傳染,雖然發生率應該很低,但我們要用最高規格來處理食物的事情。
氮肥偏多的時候,植物會誤以為環境很好,其他各種養分也都足夠,所以快速長大,但是短時間內,其他的元素就會相對吸收不夠,植物沒有吸收到完整的元素,就不能製造植物身體所需要的各種養份,就會不健康,遇到病蟲害就沒有抵抗力,就像有很多人虛胖一樣,這樣的植物,人吃了也會不健康。
我們施尿素氮肥,等於是欺騙植物,讓植物誤以為現在環境很好,就拼命長,然而快速長大的植物容易缺乏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加上消費者也偏好便宜又漂亮的菜,農人只好被逼得不斷施肥和噴藥。
人類開始養成大量施肥的習慣已經好幾十年,所以我們從小看到市場裡面賣得蔬菜都是越大越漂亮,口感越嫩、越脆的,價格就越好,就誤以為這樣的菜是好東西,也以為自己種菜,也要達到這樣的標準才叫做「很會種菜」,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這樣的菜缺乏其他的礦物質、維生素還有各種微量元素,蔬菜本身的抵抗力、生命力就很差了,所以現在很多人的身體也缺乏免疫力、抵抗力,都跟食物不健康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已經有比較多有智慧的消費者注意到這種情形,了解長得大又漂亮的菜不一定比較好,他們願意用比較高的價格購買健康但是外表看起來比較醜的蔬果,而不是把錢拿去看病買藥。
如果要植物擁有豐富的維生素、抗氧化成份、礦物質和各種「合理」的脂肪酸、微量元素,首要的條件就是讓植物有足夠的時間慢慢長,充份吸收、轉化土壤裏面的各種元素。
肥料下愈多,我們的菜就愈不營養。菜長得很快速,就會來不及吸收土壤裡的微量元素,這樣的菜,頂多會甜、很嫩很脆,但是不會香,沒有蔬菜應該有的特殊風味。
植物的風味也和土讓中的微量元素有關,所以,如果我們種出來的菜抗氧化成份很豐富,就能幫助我們對抗自由基,減少病變、癌症的發生,同時,這樣的菜也會比較好吃。希望我們的蔬菜維生素、抗養化成份多,就要給植物充份的時間去生長,吸收土壤裡的微量元素,這是短時間做不到的。
健康的蔬果,不容易腐爛,即使有一些刀切碰撞的傷口,也會很快乾燥收口,對細菌有抵抗力,放久了只會枯萎,而不會爛掉。
施肥過量的蔬果,很容易腐爛,發出令人不舒服的氣味。
「有機質肥料」不等於「有機」肥
現在有很多的「有機蔬菜」也是用工業化的方法種出來的,消費者在一些有機商店裏面買到看起來也是胖胖的、漂亮的蔬果,雖然不用農藥、化肥,但是放很多「有機質肥料」,這個跟放化學肥料的效果是一樣的,甚至有時候更糟糕,有的有機質肥料比化學肥料更糟糕,這是相關單位不敢去碰觸的問題,因為我們的有機農業剛起步,發展得很辛苦,實在很不願意讓努力的農民受到傷害。
有機質肥料不等於有機肥,它不一定符合有機標準,一定要認清楚。
有的有機質肥料的成份裡添加了動物的糞便,動物的糞便本來是很好的天然肥料,但是現在養雞、養豬、養牛這些過程中,放太多的抗生素和重金屬,或是一些植物性的原料裏面有大量農藥殘留,所以這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我有一個朋友專門在化驗農田的土壤,他告訴我說有一些農人買來改良土壤的石灰裏面含有重金屬。所以我們要注意,不是有機「質」肥料就等於有機肥,絕對不是喔,大家千萬要注意。
自然界的肥料工廠
自然界中只有細菌可以生產肥料,可以把空氣中的氮抓住保留在土壤裏面供植物吸收。
生產肥料的細菌可分成三種型態:
第1種,獨居型,自己做自己吃,自掃門前雪的細菌。
第2種,鄰居型,住在植物的根部附近,植物的根釋放出醣類來養細菌,細菌會將空氣中的氮抓住變成植物的食物給植物吃,互相交換利益。
第3種,長工型,豆科植物會長根瘤,根瘤就是給長工住的房子,又釋放醣類來養他們,這些根瘤菌就努力的把空氣中的氮保存下,所以豆科植物的蛋白質很豐富,不需要我們施肥,那這個作主人的豆子也很聰明,如果土壤中的氮肥本來就夠的時候,他就不會請那麼多的長工。我們如果多施了肥,豆子反而會不急著結果,因為他認為環境很好,土壤很肥沃,可以繼續長大,不用那麼早生孩子,葉子長的很茂盛,卻不怎麼開花結果,花生就是這樣。
如果你的土壤是健康的,那麼,只要持續輪種一陣子豆科植物,土壤就會肥沃起來,不需要施肥。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植物根部根瘤的多寡、大小來判斷土壤的肥沃程度。
任何豆類都可以固氮。
植物長得好的條件
土壤要顧好,要用草覆蓋,不要曬太陽,太陽把土壤曬乾,不僅會喪失水份,微生物也會死掉,微生物是保護植物根部的士兵軍隊,微生物死掉,植物的根沒有軍隊保護,就會暴露在被疾病攻擊的危險中。
我們植物的根,正常應該都要有「角頭老大」在保護,那一群兄弟叫作「根圈微生物」,植物的根會分泌醣類去養他週邊對他有利的微生物,包括細菌、黴菌等,而土中的小動物就可以這些微生物為食物,在活動時還可以幫忙鬆土。
如果有有害的細菌要來入侵的時候,根圈微生物就會起保護作用。例如,有些細菌會分泌「幾丁質酶」,會把「真菌」的細胞溶掉,消滅真菌,如黄瓜霜霉病、茄子黄萎病、炭疽病、白粉病、黑星病、甜椒、西瓜枯萎病、大白菜黑斑病,芹菜斑枯病,番茄早疫病、灰霉病這些很常見的病害,都是真菌引起的。
沒有覆蓋的土壤,養份及表土容易被水沖走,土壤就會越來越貧瘠。
下雨天儘量不要去菜園,因為泥土裏面的空氣會被踩擠出來,讓泥土黏在一起,裏面就會缺氧,植物的根會悶壞,很多小動物微生物也都會死掉,土壤就會容易變硬。
------------------------------------------------------------------------------------------------------------
緣起
這個農園裡面,有一些建設是我還沒有接觸、學習「樸門」之前就做的,像生態池、工作室等,它們的「位置」完全錯誤。我當時做很多事情都是在「搞浪漫」,犯了第一個錯,後面所有的事情都要遷就第一個錯,完全沒有考慮到地形、方向這些現實自然條件,樹是可以種的,地卻不能移動,而地形會決定風怎麼吹,在這塊土地上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例如:大致上,冬天是東北季風,夏天是南風。所以北邊最好種植防風林,冬天會比較溫暖;生態池的位置可以在南邊,夏天時可以幫助調節氣溫。但是我偏偏將生態池和房子都蓋在北邊,又沒有種防風林,冬天就更濕冷了。
所以,我這就是在做一個「錯誤示範」,希望大家今天上完課之後,可以不要再犯跟我一樣的錯,少走一點冤枉路。
生態廁所
動物(包括人)的排泄物是最天然的肥料,排泄物比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還要「營養」。動物的消化系統是一個非常精密的化學工廠,裡面還住了數量多 到你無法想像的微生物,可以將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轉化、合成為食物裡本來 沒有的養分,這些養分主要供我們自己身體使用,多的部份會變成排泄物。
在自然界中,只有人類使用抽水馬桶,抽水馬桶不僅要耗費大量的乾淨水,又把排泄物沖到污水處理廠或排水溝中流向河流、大海,污染了我們的河川海洋、地下水等,最需要養分的土壤、植物反而利用不到,十分可惜。
我們農場的生態廁所,遮蔽物都是使用別人不要的回收物,資源再利用。
廁所裡面挖一個土坑。「小號」的話,即使不另外覆蓋泥土也可以,因為土坑裡的泥土會很快地吸收水分,泥土裡的微生物會很快地分解『小號』裡的成份,絕對不會有人工水泥廁所的臭味。
『大號』一定要覆蓋泥土,有豐富腐植質的泥土有很多孔隙,可以吸附糞便所發出的氣味,裡面也有很多微生物可以分解糞便裡的各種成分。覆蓋物也可以使用粗糠、木屑等天然的材料,但效果不如有機腐植質。覆蓋不需要很多,只要充分均勻地蓋住「大號」,不要裸露出來,就不會有臭味,也不會招來蚊蟲孳生。
累積到一個量之後,可以將生態廁所搬家,換一個地方,再挖個坑。過一段時間,等排泄物都充分地被微生物分解之後,可以就地種植農作物,也可以挖出來「施肥」。
注意:如果生態廁所的「肥」只施用在表土上或覆蓋地很淺,就要選擇種植瓜果藤類的,或植株長得較高,果實與地面有一段距離的農作物,以防澆水時或大雨把「肥」濺上來附著在果實上。這是為了預防寄生蟲的傳染,雖然發生率應該很低,但我們要用最高規格來處理食物的事情。
生態池
功能:增加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平衡、調節微氣候、管理水資源、生產食 物、營造視覺美感等。
生態池中的動物:
水池會吸引蚊子來產卵,池中養大肚魚等吃蚊蟲幼蟲的小動物,可以改善農園裡的蚊害。
水池也會繁殖豆娘、蜻蜓等肉食性的昆蟲,水池越大,引來的體型就越大,食量就越大,他們都是蚊子和小黑蚊的天敵。
中水處理池
l 家庭、廚房等廢水可先排放到中水處理池,做第一次的過濾。
我這裡的排水量不大,所以沒有使用不透水層,怕形成不流動的積水養蚊子。
「美菊園」的中水處理池種植了鳶尾花、藺草,也可以種野薑花。
樸門設計「分區管理」:美菊園的分區
第一區「蔬菜花園」:靠近家屋、廚房的園地,種植使用頻率高的香料植物、蔬果等食材,構成一座「蔬菜花園」,通常檸檬就是種在第一區,保存檸檬最佳的地方是樹上,不是冰箱。第一區使用「厚土栽培法」全面實施覆蓋,在泥土上覆蓋一層腐化中的有機質(枯草覆蓋),不裸露出土壤,抑制雜草生長,保持土壤的溫濕度,覆蓋物也可持續提供養分。「美菊園」的第一區當初為了讓本土的野草有機會生長,所以並沒有徹底實施全面覆蓋、只做部份覆蓋。等原生種生長良好,把種源移到第二、三區被良好保留之後,這裡就會開始被充分覆蓋。
第二區「食物森林」:種植少量多樣、自家食用的四季蔬果,讓每個季節都能採收新鮮的蔬果。此區可依實際需要,將「枯草覆蓋」與「綠色覆蓋」自由搭配實施。「綠色覆蓋」即密集種植或種植覆蓋性良好的農作物,如地瓜、南瓜等生長快速的藤蔓類作物、各種豆科植物等。
第三區「經濟作物區」:種植可銷售的農作物。果樹一般要種植5、6年以上才開始收成,等待期間,果樹的間距即可種植如鳳梨等2、3年即可採收的中期作物,再搭配花生、黃豆等豆科綠肥植物約4-6個月收成的短期作物,豆科植物又同時兼具「固氮養地」的功能。
第四區「林產森林」:造林可以取得木材或相關林產,但要維持可持續地利用林產,就必需維持伐木與造林速度的平衡。而考量水土保持及多重效益的功能,要避免土壤侵蝕和劣化,以及儲藏基因的多樣化等。
第五區「自然保育林」:長年不受人為不當干擾的土地保護區,交給大自然去管理。森林提供眾多生物的庇護,並維持空氣、土壤和水的良好品質,是土地無價的健康骨幹。我們要努力保存這珍貴自然資源,避免任何環境的破壞或威脅。
註:第四區與第五區的說明,摘錄自網際網路
http://greenaesthetics.blogspot.tw/2013/12/blog-post.html
過量施肥的壞處
氮肥容易溶於水,所以也容易被雨水沖走,造成缺肥,磷肥和鉀肥比較不溶於水,所以土壤中會比較充足,但是因為磷肥和鉀肥容易和土壤結合,而不易被植物直接吸收,我們灑下去的磷肥大概只有5%到30%可以被植物吸收,所以我們會以為這二樣也不夠,就拼命施肥,結果大部分的肥料都不是被植物吸收,而是汙染了環境。這就是為什麼農政單位要推動「合理化施肥」的原因。
尿素、鉀肥、過磷酸石灰這些都是工廠做出來或開礦挖出來的,其他的化學肥料也是,製造時非常消耗能源,汙染環境,而且還要運送,台灣絕大部分的化學肥料都是進口的,所以,我們肥料用得愈兇,能源就消耗得快,對地球的危害就愈嚴重。
尿素非常容易溶於水,被雨沖刷,過多的肥份進入環境會造成水質優養化,藻類過度繁殖,水發臭,水中的動植物會漸漸缺氧死亡。世界上有許多國家,例如美國很多海灣、河川,因為農業施肥過量,導致水中的生物無法存活,已經成了死海、死河。
台灣因是小島,河川湍急,海洋潮流循環快速,所以表面上影響不明顯,但其實已經對環境形成破壞。根據調查,台灣僅存東部幾條河流的上游沒有污染物殘留,西部的河流由於工業、農業汙染,大部份都已經不適合灌溉、生活使用了。東部的河川雖然沒有工業汙染,但是農藥、肥料殘留也對生態產生巨大的影響。
很多不流動的池塘、沼澤、溝渠,水質呈現濃綠色,孳生有毒的藻類,魚類吃了有毒的藻類,不知情的人吃了那種魚,也有致病、致死的可能。
以前台灣一年至少會有70幾天下微雨,這種雨很輕柔,雨量不會太大,下來立刻被土壤吸收,雨水也會把空氣中的氮肥帶下來,所以我們都知道,下毛毛雨的時候,植物長得特別快。可是,現在的氣候變了,雨常常下得太大,人們又習慣把草除得太乾淨,土壤裸露出來,更容易造成表面逕流,把表土和礦物質、氮肥都沖走,不下雨的時候,又太過炎熱,土一下子就被曬得熱過頭,太過乾燥,以至於土壤無法涵養微生物和小動物,土就越來越硬、越來越貧瘠。
這種現象在氣象學上稱為「極端氣候」,這都是「地球暖化」造成的效果,地球為什麼會暖化?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燃燒了太多的石油製品,包括製造肥料,以及我們施太多的氮肥,產生太多溫室氣體,地球的大氣層結構改變,宛如一個大溫室,我們的氣候就改變了。
地球上80%以上的植物根部都有「共生菌」,植物的根分泌醣類來養菌,細菌會幫植物「固氮」、「分解礦物質」製造養份供植物吸收,如果我們施太多肥,植物就不會養菌,土壤裡的微生物減少,就沒辦法自行恢復地力,土壤就會愈來愈貧瘠。
過量施肥會讓蔬果不健康,容易有病蟲害,可能吃了反而有致癌的危險。
浪費錢
硝酸鹽的危險
尿素或氮肥到了土壤之後,變成亞硝酸鹽,必須再經過細菌微生物的分解,分解成硝酸鹽之後,才能被植物吸收。
植物綠色的部份就是植物製造養份的工廠,根部吸收了硝酸鹽之後送上來,太陽光照射,開始行光合作用,把硝酸鹽轉化成氨基酸,味精就是一種氨基酸,我們都知道味精吃多了不好,那植物把硝酸鹽轉化成氨基酸和醣、維生素這些各式各樣植物需要的成份,這些都是太陽出來之後開始做的,一直到黃昏,植物體內累積的硝酸鹽愈來愈少。植物的根是24小時都在吸收硝酸鹽,但是,把硝酸鹽轉化成其他的成份只在有陽光時才能做。
所以,你們現在知道摘菜要什麼時候摘比較好?要黃昏摘比較好,雖然早上的菜比較嫩,但是黃昏摘的菜比較安全,硝酸鹽含量比較少。
我們吃了植物裏面硝酸鹽,口水會把硝酸鹽轉化為一氧化氮,這是一種殺菌的成份,我們的身體需要它,但是,只需要一點點就夠了,要是吃了過多的硝酸鹽,加上細菌的作用,再混合其他肉類食物中的成份,在胃裡可能轉變成亞硝胺,亞硝胺是非常有效的致癌成份,得癌症的機率會大大地提高。
如果我們施肥過量,植物體內會累積太多硝酸鹽,多到即使正常行光合作用到黃昏,也還殘留很多硝酸鹽,就像人吃太多,變成肥肥嫩嫩的大胖子,你說這樣健不健康?那人吃了含過量硝酸鹽的蔬菜,你說有沒有危險?
國外曾有這樣的案例,餵食嬰兒波菜汁,導致嬰兒猝死,因為嬰兒的血液裡的紅血球會和硝酸鹽結合,產生缺氧現象,讓嬰兒窒息死亡,嬰兒的血紅色和成人的不同,所以不會有這種急性症狀,但是會有致癌的危險。
在一些比較先進、更注重食品安全的國家,會嚴格規定蔬菜裡面的硝酸鹽含量,我們台灣還沒有這樣的法令。但是有一個環保團體叫作「主婦聯盟」,這是一群非常善良、很照顧先生孩子家人的家庭主婦組成的,現在這個組織已經發展得很大,台北、台中這些比較大的城市,他們開了很多服務據點。他們共同向農民採購蔬菜,買之前,都要測試蔬菜裏面含的硝酸鹽有沒有過量,如果過量,就不買,他們買東西非常嚴格,一定都要檢驗,檢驗通過,就會大批購買,幫助農民銷售。
我這裡的排水量不大,所以沒有使用不透水層,怕形成不流動的積水養蚊子。
「美菊園」的中水處理池種植了鳶尾花、藺草,也可以種野薑花。
樸門設計「分區管理」:美菊園的分區
第一區「蔬菜花園」:靠近家屋、廚房的園地,種植使用頻率高的香料植物、蔬果等食材,構成一座「蔬菜花園」,通常檸檬就是種在第一區,保存檸檬最佳的地方是樹上,不是冰箱。第一區使用「厚土栽培法」全面實施覆蓋,在泥土上覆蓋一層腐化中的有機質(枯草覆蓋),不裸露出土壤,抑制雜草生長,保持土壤的溫濕度,覆蓋物也可持續提供養分。「美菊園」的第一區當初為了讓本土的野草有機會生長,所以並沒有徹底實施全面覆蓋、只做部份覆蓋。等原生種生長良好,把種源移到第二、三區被良好保留之後,這裡就會開始被充分覆蓋。
第二區「食物森林」:種植少量多樣、自家食用的四季蔬果,讓每個季節都能採收新鮮的蔬果。此區可依實際需要,將「枯草覆蓋」與「綠色覆蓋」自由搭配實施。「綠色覆蓋」即密集種植或種植覆蓋性良好的農作物,如地瓜、南瓜等生長快速的藤蔓類作物、各種豆科植物等。
第三區「經濟作物區」:種植可銷售的農作物。果樹一般要種植5、6年以上才開始收成,等待期間,果樹的間距即可種植如鳳梨等2、3年即可採收的中期作物,再搭配花生、黃豆等豆科綠肥植物約4-6個月收成的短期作物,豆科植物又同時兼具「固氮養地」的功能。
第四區「林產森林」:造林可以取得木材或相關林產,但要維持可持續地利用林產,就必需維持伐木與造林速度的平衡。而考量水土保持及多重效益的功能,要避免土壤侵蝕和劣化,以及儲藏基因的多樣化等。
第五區「自然保育林」:長年不受人為不當干擾的土地保護區,交給大自然去管理。森林提供眾多生物的庇護,並維持空氣、土壤和水的良好品質,是土地無價的健康骨幹。我們要努力保存這珍貴自然資源,避免任何環境的破壞或威脅。
註:第四區與第五區的說明,摘錄自網際網路
http://greenaesthetics.blogspot.tw/2013/12/blog-post.html
過量施肥的壞處
氮肥容易溶於水,所以也容易被雨水沖走,造成缺肥,磷肥和鉀肥比較不溶於水,所以土壤中會比較充足,但是因為磷肥和鉀肥容易和土壤結合,而不易被植物直接吸收,我們灑下去的磷肥大概只有5%到30%可以被植物吸收,所以我們會以為這二樣也不夠,就拼命施肥,結果大部分的肥料都不是被植物吸收,而是汙染了環境。這就是為什麼農政單位要推動「合理化施肥」的原因。
尿素、鉀肥、過磷酸石灰這些都是工廠做出來或開礦挖出來的,其他的化學肥料也是,製造時非常消耗能源,汙染環境,而且還要運送,台灣絕大部分的化學肥料都是進口的,所以,我們肥料用得愈兇,能源就消耗得快,對地球的危害就愈嚴重。
尿素非常容易溶於水,被雨沖刷,過多的肥份進入環境會造成水質優養化,藻類過度繁殖,水發臭,水中的動植物會漸漸缺氧死亡。世界上有許多國家,例如美國很多海灣、河川,因為農業施肥過量,導致水中的生物無法存活,已經成了死海、死河。
台灣因是小島,河川湍急,海洋潮流循環快速,所以表面上影響不明顯,但其實已經對環境形成破壞。根據調查,台灣僅存東部幾條河流的上游沒有污染物殘留,西部的河流由於工業、農業汙染,大部份都已經不適合灌溉、生活使用了。東部的河川雖然沒有工業汙染,但是農藥、肥料殘留也對生態產生巨大的影響。
很多不流動的池塘、沼澤、溝渠,水質呈現濃綠色,孳生有毒的藻類,魚類吃了有毒的藻類,不知情的人吃了那種魚,也有致病、致死的可能。
以前台灣一年至少會有70幾天下微雨,這種雨很輕柔,雨量不會太大,下來立刻被土壤吸收,雨水也會把空氣中的氮肥帶下來,所以我們都知道,下毛毛雨的時候,植物長得特別快。可是,現在的氣候變了,雨常常下得太大,人們又習慣把草除得太乾淨,土壤裸露出來,更容易造成表面逕流,把表土和礦物質、氮肥都沖走,不下雨的時候,又太過炎熱,土一下子就被曬得熱過頭,太過乾燥,以至於土壤無法涵養微生物和小動物,土就越來越硬、越來越貧瘠。
這種現象在氣象學上稱為「極端氣候」,這都是「地球暖化」造成的效果,地球為什麼會暖化?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燃燒了太多的石油製品,包括製造肥料,以及我們施太多的氮肥,產生太多溫室氣體,地球的大氣層結構改變,宛如一個大溫室,我們的氣候就改變了。
地球上80%以上的植物根部都有「共生菌」,植物的根分泌醣類來養菌,細菌會幫植物「固氮」、「分解礦物質」製造養份供植物吸收,如果我們施太多肥,植物就不會養菌,土壤裡的微生物減少,就沒辦法自行恢復地力,土壤就會愈來愈貧瘠。
過量施肥會讓蔬果不健康,容易有病蟲害,可能吃了反而有致癌的危險。
浪費錢
硝酸鹽的危險
尿素或氮肥到了土壤之後,變成亞硝酸鹽,必須再經過細菌微生物的分解,分解成硝酸鹽之後,才能被植物吸收。
植物綠色的部份就是植物製造養份的工廠,根部吸收了硝酸鹽之後送上來,太陽光照射,開始行光合作用,把硝酸鹽轉化成氨基酸,味精就是一種氨基酸,我們都知道味精吃多了不好,那植物把硝酸鹽轉化成氨基酸和醣、維生素這些各式各樣植物需要的成份,這些都是太陽出來之後開始做的,一直到黃昏,植物體內累積的硝酸鹽愈來愈少。植物的根是24小時都在吸收硝酸鹽,但是,把硝酸鹽轉化成其他的成份只在有陽光時才能做。
所以,你們現在知道摘菜要什麼時候摘比較好?要黃昏摘比較好,雖然早上的菜比較嫩,但是黃昏摘的菜比較安全,硝酸鹽含量比較少。
我們吃了植物裏面硝酸鹽,口水會把硝酸鹽轉化為一氧化氮,這是一種殺菌的成份,我們的身體需要它,但是,只需要一點點就夠了,要是吃了過多的硝酸鹽,加上細菌的作用,再混合其他肉類食物中的成份,在胃裡可能轉變成亞硝胺,亞硝胺是非常有效的致癌成份,得癌症的機率會大大地提高。
如果我們施肥過量,植物體內會累積太多硝酸鹽,多到即使正常行光合作用到黃昏,也還殘留很多硝酸鹽,就像人吃太多,變成肥肥嫩嫩的大胖子,你說這樣健不健康?那人吃了含過量硝酸鹽的蔬菜,你說有沒有危險?
國外曾有這樣的案例,餵食嬰兒波菜汁,導致嬰兒猝死,因為嬰兒的血液裡的紅血球會和硝酸鹽結合,產生缺氧現象,讓嬰兒窒息死亡,嬰兒的血紅色和成人的不同,所以不會有這種急性症狀,但是會有致癌的危險。
在一些比較先進、更注重食品安全的國家,會嚴格規定蔬菜裡面的硝酸鹽含量,我們台灣還沒有這樣的法令。但是有一個環保團體叫作「主婦聯盟」,這是一群非常善良、很照顧先生孩子家人的家庭主婦組成的,現在這個組織已經發展得很大,台北、台中這些比較大的城市,他們開了很多服務據點。他們共同向農民採購蔬菜,買之前,都要測試蔬菜裏面含的硝酸鹽有沒有過量,如果過量,就不買,他們買東西非常嚴格,一定都要檢驗,檢驗通過,就會大批購買,幫助農民銷售。
植物生長原理
氮、磷、鉀是植物生長三大要素,但其他的礦物質、微量元素也是不可缺少的。
氮肥是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所以植物會依據土壤裡氮肥的多寡來決定要不要長大,這也是我們一撒尿素,植物就會明顯快速長大的原因。 氮肥偏多的時候,植物會誤以為環境很好,其他各種養分也都足夠,所以快速長大,但是短時間內,其他的元素就會相對吸收不夠,植物沒有吸收到完整的元素,就不能製造植物身體所需要的各種養份,就會不健康,遇到病蟲害就沒有抵抗力,就像有很多人虛胖一樣,這樣的植物,人吃了也會不健康。
我們施尿素氮肥,等於是欺騙植物,讓植物誤以為現在環境很好,就拼命長,然而快速長大的植物容易缺乏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加上消費者也偏好便宜又漂亮的菜,農人只好被逼得不斷施肥和噴藥。
人類開始養成大量施肥的習慣已經好幾十年,所以我們從小看到市場裡面賣得蔬菜都是越大越漂亮,口感越嫩、越脆的,價格就越好,就誤以為這樣的菜是好東西,也以為自己種菜,也要達到這樣的標準才叫做「很會種菜」,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這樣的菜缺乏其他的礦物質、維生素還有各種微量元素,蔬菜本身的抵抗力、生命力就很差了,所以現在很多人的身體也缺乏免疫力、抵抗力,都跟食物不健康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已經有比較多有智慧的消費者注意到這種情形,了解長得大又漂亮的菜不一定比較好,他們願意用比較高的價格購買健康但是外表看起來比較醜的蔬果,而不是把錢拿去看病買藥。
如果要植物擁有豐富的維生素、抗氧化成份、礦物質和各種「合理」的脂肪酸、微量元素,首要的條件就是讓植物有足夠的時間慢慢長,充份吸收、轉化土壤裏面的各種元素。
肥料下愈多,我們的菜就愈不營養。菜長得很快速,就會來不及吸收土壤裡的微量元素,這樣的菜,頂多會甜、很嫩很脆,但是不會香,沒有蔬菜應該有的特殊風味。
植物的風味也和土讓中的微量元素有關,所以,如果我們種出來的菜抗氧化成份很豐富,就能幫助我們對抗自由基,減少病變、癌症的發生,同時,這樣的菜也會比較好吃。希望我們的蔬菜維生素、抗養化成份多,就要給植物充份的時間去生長,吸收土壤裡的微量元素,這是短時間做不到的。
健康的蔬果,不容易腐爛,即使有一些刀切碰撞的傷口,也會很快乾燥收口,對細菌有抵抗力,放久了只會枯萎,而不會爛掉。
施肥過量的蔬果,很容易腐爛,發出令人不舒服的氣味。
「有機質肥料」不等於「有機」肥
現在有很多的「有機蔬菜」也是用工業化的方法種出來的,消費者在一些有機商店裏面買到看起來也是胖胖的、漂亮的蔬果,雖然不用農藥、化肥,但是放很多「有機質肥料」,這個跟放化學肥料的效果是一樣的,甚至有時候更糟糕,有的有機質肥料比化學肥料更糟糕,這是相關單位不敢去碰觸的問題,因為我們的有機農業剛起步,發展得很辛苦,實在很不願意讓努力的農民受到傷害。
有機質肥料不等於有機肥,它不一定符合有機標準,一定要認清楚。
有的有機質肥料的成份裡添加了動物的糞便,動物的糞便本來是很好的天然肥料,但是現在養雞、養豬、養牛這些過程中,放太多的抗生素和重金屬,或是一些植物性的原料裏面有大量農藥殘留,所以這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我有一個朋友專門在化驗農田的土壤,他告訴我說有一些農人買來改良土壤的石灰裏面含有重金屬。所以我們要注意,不是有機「質」肥料就等於有機肥,絕對不是喔,大家千萬要注意。
自然界的肥料工廠
自然界中只有細菌可以生產肥料,可以把空氣中的氮抓住保留在土壤裏面供植物吸收。
生產肥料的細菌可分成三種型態:
第1種,獨居型,自己做自己吃,自掃門前雪的細菌。
第2種,鄰居型,住在植物的根部附近,植物的根釋放出醣類來養細菌,細菌會將空氣中的氮抓住變成植物的食物給植物吃,互相交換利益。
第3種,長工型,豆科植物會長根瘤,根瘤就是給長工住的房子,又釋放醣類來養他們,這些根瘤菌就努力的把空氣中的氮保存下,所以豆科植物的蛋白質很豐富,不需要我們施肥,那這個作主人的豆子也很聰明,如果土壤中的氮肥本來就夠的時候,他就不會請那麼多的長工。我們如果多施了肥,豆子反而會不急著結果,因為他認為環境很好,土壤很肥沃,可以繼續長大,不用那麼早生孩子,葉子長的很茂盛,卻不怎麼開花結果,花生就是這樣。
如果你的土壤是健康的,那麼,只要持續輪種一陣子豆科植物,土壤就會肥沃起來,不需要施肥。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植物根部根瘤的多寡、大小來判斷土壤的肥沃程度。
任何豆類都可以固氮。
植物長得好的條件
土壤要顧好,要用草覆蓋,不要曬太陽,太陽把土壤曬乾,不僅會喪失水份,微生物也會死掉,微生物是保護植物根部的士兵軍隊,微生物死掉,植物的根沒有軍隊保護,就會暴露在被疾病攻擊的危險中。
我們植物的根,正常應該都要有「角頭老大」在保護,那一群兄弟叫作「根圈微生物」,植物的根會分泌醣類去養他週邊對他有利的微生物,包括細菌、黴菌等,而土中的小動物就可以這些微生物為食物,在活動時還可以幫忙鬆土。
如果有有害的細菌要來入侵的時候,根圈微生物就會起保護作用。例如,有些細菌會分泌「幾丁質酶」,會把「真菌」的細胞溶掉,消滅真菌,如黄瓜霜霉病、茄子黄萎病、炭疽病、白粉病、黑星病、甜椒、西瓜枯萎病、大白菜黑斑病,芹菜斑枯病,番茄早疫病、灰霉病這些很常見的病害,都是真菌引起的。
沒有覆蓋的土壤,養份及表土容易被水沖走,土壤就會越來越貧瘠。
下雨天儘量不要去菜園,因為泥土裏面的空氣會被踩擠出來,讓泥土黏在一起,裏面就會缺氧,植物的根會悶壞,很多小動物微生物也都會死掉,土壤就會容易變硬。
以草覆蓋的好處
l 保溫、保溼、有利微生物生長,讓土壤鬆軟。
l 提供有機質養蚯蚓,增加氮肥。土表覆蓋雜草,會吸引蚯蚓在夜晚上來吃,之後到了白天,蚯蚓又會回到比較深的地下,把上面的有機質帶下去,蚯蚓上來的時候,也會把比較深的土壤裏面的礦物質帶到表層,再經過微生物的分解後,就變成植物可以吸收的養份,經過蚯蚓如此上上下下搬運養份,土壤就會愈來愈健康、肥沃、鬆軟。
覆蓋要注意的事項
l 如果你蓋了很厚的一層草,微生物在分解這些有機質的時候,也會消耗氮素,暫時造成缺氮的現象,所以覆蓋物裡面最好要包含豆科的植物、豆渣等以補充氮肥。
l 實行覆蓋之前,先把草割除(非拔除,根留在土裡),土壤充分澆濕,因為覆蓋層可能會造成防水效果,讓雨水不易滲入。
化學肥料的缺點
l 植物微量元素的攝取不足 。
l 有形無質的作物缺少植物特有的風味 。
l 沒有味道的作物不像食物 ,人們吃的時候不容易有滿足感,不小心就會造成飲食過量。
l 烹調時為了增加風味,添加人工調味料欺騙味覺、嗅覺,反而有損身體健康。
l 化肥的製造過程非常消耗能源,排放的廢氣、廢水等嚴重污染環境。
l 過量使用造成土壤劣化,污染水資源,造成地球整體的惡性循環。
環境荷爾蒙
l 殺草劑、塑化劑是環境荷爾蒙,塑化劑大部分存在於塑膠製品、洗髮精、香皂、洗衣精、乳液等有香味的清潔劑、化妝保養品裏面。
l 環境荷爾蒙會積存在人體的脂肪內,不容易被排出體外,干擾我們身體器官的運作,在嬰兒胚胎時期,會影響性別發育,讓男嬰具女性化傾向,或是造成生殖器官缺陷、畸形,現在很多男性不孕症多來自於環境荷爾蒙影響的因素。
除草劑的危害
l 除草劑的種類,累計到現在有一百多種,以孟山都這家藥廠的市場佔有率較高。就像其他的農藥一樣,有些推出市面,使用一段時間之後,被發現有明顯的人體或環境危害,而被禁用,DDT就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但是至今沒有被禁用的,不表示沒有危害,部份原因是研究的腳步跟不上人們使用的速度,還沒被發現其危害,或是危害不屬於立即性的,會隨著時間累積,所以許多藥物的「安全使用劑量」標準會越來越嚴格。
l 但是,大部分的農人在使用農藥的時候,並沒有嚴格遵守用量,尤其是小面積的使用更難控制,很多人算術不好或懶得算,要他們嚴格遵守稀釋幾百、幾千倍的事情,根本很難作到,都是覺得差不多就好了,實際上差很多。
l 台灣常用的有巴拉刈、年年春等,巴拉刈的致死率高達60-70%,而年年春本身對人體的毒性雖不嚴重,但是它裡面含有另一個成份「表面擴張劑」,卻會造成急性肺水腫,讓人呼吸衰竭而死亡。這些除草劑一旦產生危害身體現象,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即使性命搶救回來了,身體器官的損傷是無法修復的。
l 除草劑又是很有效的致癌物,也是環境荷爾蒙,會干擾動物的性別發展,導致不孕、生殖器官發育不良等等,世界各地包括台灣,早就出現魚類、蛙類的雌性化、畸形等生物界的災難,人類的生育能力也在下降,很多小男孩出現女性性癥,癌症患者越來越多等等,都跟環境污染有絕對的關聯。
l 很多種類的除草劑分解很慢,在土壤中的殘留時間很長,當我們噴除草劑之後,會持續汙染水源,太陽照射揮發,會經由空氣讓我們吸入,非常危險。
l 除草劑消滅了大部分較弱勢、競爭能力較差的本土野草,所以像大花咸豐草這種繁殖力特強、生長強健的外來種就迅速地佔領了大部分的自然環境,大部分的蟲的食物和棲地不見了,這種草蟲也不愛吃,所以對我們菜園裡面的蔬菜危害就更大了。人們噴除草劑本來是覺得雜草很麻煩,結果引來的麻煩卻更多更大。
農田應該怎麼做
l 我們只要改一下習慣就好了,以前拼命拔草,現在不要拔草,改割草,儘量讓草根留在土裡。
l 你認為草會把土裡的養份吃光,其實他吃的養份都保存在草裡,你把草割下來覆蓋,草就變成你最好的肥料,這種方法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成功,但是這種方法需要時間,你們現在慢慢減少使用肥料,開始製造有機質。
l 第一步,先種豆科植物,豆科植物會長根瘤,它的根會長一粒一粒像小瘤一樣的東西,那就是根瘤,是製造肥料的工廠。
l 豆子製造的養份和你們下的尿素一模一樣,不同的是,我們下肥可能會下太多,但是,豆子製造肥料不會製造太多,它會偵測土壤裏面的氮肥成份夠不夠,夠了就自己停工休息,比我們還聰明。
l 我們說豆子有很豐富的蛋白質,就是因為它們不缺氮肥 ,你們一定有經驗,種花生的時候,如果施肥,花生的葉子會生長得很旺盛,但是不開花不結果,根一拉起來看,乾乾淨淨沒有根瘤,那就是因為土壤裏面的氮肥太多的緣故。
種豆子的好處
l 第1,它會製造肥料
l 第2,豆子採收可以吃,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
l 第3,它的根、莖、葉是很好的有機質
l 第4,豆科植物會增加環境的複雜度,吸引很多天敵昆蟲來吃害蟲。
要種什麼豆?
l 各種豆科植物都可以種。
l 田裡、菜園種可以吃的,花生、黃豆、毛豆、紅豆、綠豆、菜豆、豌豆........
l 走路的地方、田埂就種不能吃的、也踩不死的,像蠅翼草、天藍苜蓿、紫花苜蓿(種子還可以發苜蓿芽吃)、山土豆(根有花生的香味,以前野外很多)。
l 圍牆、籬笆邊、住家周圍可以種黃野百合、大葉合歡、樹豆等。
l 不能吃的多年生豆科植物,可以每隔一段時間,修剪枝葉,做為菜園泥土的覆蓋物。
植物的根瘤
l 植物的根拔出來如果看到長一粒一粒的小瘤,有二種可能,一種是豆科植物的根瘤,那是對土壤有幫助的。
l 另一種是線蟲,像有些生病的苦瓜、茄子等,如果有線蟲,可以以淹水的方式殺蟲。
l 土壤裏面有各種細菌,有些細菌會製造氮肥,像豆科植物的根瘤裏面就住了很多根瘤菌,豆子的葉子行光合作用製造的養份送到根部餵養根瘤菌,根瘤菌則會抓取空氣中的氮素保存在土壤裏面供植物吸收,這就是一種共生模式。
l 我們可以從根瘤的大小、多寡來判斷土壤裏面的氮肥是否充足,如果根瘤很多、很大,表示土壤很缺氮肥,可以酌量施肥,如果根瘤很小、很少,表示土裡的氮肥已經足夠,就不需要再額外施肥,這時候,你的蔬菜如果還是長得不好,就是有別的原因,不是氮肥不足的問題,可以取土壤的樣本,請農改場化驗,找出問題。
l 不同的豆子輪流種幾次以後,土裡的氮肥就會很充足,不需再施肥。
照顧土壤就像做饅頭
l 除草或是採收蔬菜的時候,儘量把根部留在土壤裏面,不要拔出來,不同的植物的根部深淺不一,在土壤裏面會成為細菌、微生物、昆蟲、動物的食物。
l 覆蓋的草同時保護土壤不被陽光曝曬過度,不被雨水沖刷、又保持溼度,一段時間下來,土壤就會變得肥沃又鬆軟,這就是最有利於種植的發酵型的土壤。
l 不要太常擾動、挖掘土壤,讓植物的根在土壤裏面被充份分解,植物的根(包括雜草)會把深層土壤裏面的礦物質吸收帶上來,當我們讓割斷的草在上面覆蓋時,等於是讓土壤裡的養份循環,不需要人工挖掘。
l 一些實行了七、八年「自然農法」的農場,其土壤鬆軟到可以讓手輕易地伸入二、三尺深,這樣透氣良好的土壤,可以讓植物的根很容易伸展成長,蔬菜自然長得很好。
l 陽光照得到的地面,應該都是綠色的,不應該是土壤裸露出來的黃色。讓野草保護土壤和土壤裏面的微生物,土壤才會是活的。
l 唯一的原則,就是不要讓草遮蔽了蔬菜的光線,影響蔬菜行光合作用及通風,割除的草要蓋回原地,或集中處理,等分解以後再送回土中,這可以依各自的條件需求做判斷。
l 土壤裏面的細菌微生物種類很多,根據他們對溫、溼度等條件的不同需求住在不同的深度,如果我們經常翻動土壤,會造成微生物適應不良而死亡,就無法培養發酵型的土壤。
l 前面講到那些採行「自然農法」的農場,他們幾乎都不翻土,因為土壤照顧得很鬆軟,就算要拔草種菜也很輕鬆。他們達到不需施肥、耕土,只要割草、種植、澆水、收成,生產的蔬菜健康又自然。
l 如果你的菜園長期細菌性的病害很嚴重,則可以實行曬田,藉太陽光的紫外線殺菌。
快樂菌
l 根據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土壤自然繁殖的「分岐桿菌」可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也可能成為治療憂鬱症及相關疾病的生力軍。
l 這項發現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住在鄉下的人比較快樂,科學家稱這種細菌為「快樂菌」,研究人員在透過「神經科學」期刋發表的報告中指出,這種對人有益的「快樂菌」隨塵土被吸入體內,也藏於不受嚴格衛生條件限制的自種蔬菜中。
l 科學家認為,分岐桿菌能夠製造使人產生快樂感的大腦化學物質血清素。憂鬱症患者腦中通常血清素濃度偏低、甚至全無。研究人員自土壤中取出分岐桿菌,有些注入老鼠體內,有些用以治療肺癌患者,結果發現,老鼠大腦中的部分神經元開始製造更多的血清素,肺癌患者的生活品質亦有所改善。研究人員希望未來能夠研發含有分岐桿菌的抗憂鬱藥物。
l 在部分第三世界國家,快樂菌經常藏在混濁的飲用水中。許多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缺少快樂菌,或許也能解釋氣喘、過敏等症狀日益普遍的現象。
l 研究人員表示:「接觸細菌不見得不好。我們的祖先曾經長期接觸這些細菌。我們可能過度在意乾淨。」研究人員強調必須繼續研究,以確定分歧桿菌是否具備抗憂鬱功能。此外,他們仍無法確定多少數量的分歧桿菌才會使人快樂,並強化人體的免疫系統。
l (以上為2007年4月3日新聞報導)
病蟲害防治
l 增加「枯草桿菌」:這個菌顧名思義是長在枯草上的,很多禾本科的植物、牧草、枯掉的芒草、稻草都會有這類的菌。最有名的就是「納豆」,發酵納豆的菌就是一種枯草桿菌;另外一種現在也被廣泛使用在有機農業上的就是「蘇力菌」,很多沒有設網室的有機蔬菜,都會噴蘇力菌來殺蟲,防治蔬菜小菜蛾、玉米螟等鱗翅目害蟲。以禾本科的植物作堆肥來覆蓋土壤,亦可防治「真菌」引起的病害。
l 輪做,輪流種不同科的蔬菜,例如,先種豆科,再種十字花科,或種玉米,然後種地瓜,讓每一回的種類都差很遠。這樣可以防止同一科的害蟲大量繁殖。
l 建議冬季的休耕田地,不要再種大片的油菜花了,油菜花只能補充少量的有機質,不能補充氮肥,所以應該種豆科植物養地。大量的油菜花還會吸引黃條葉蚤等愛吃十字花科的蟲來繁殖,會危害菜園。
l 製作簡易網室:利用八號鐵絲、32目的網子、四分塑膠水管、金屬夾子,在菜畦上面搭設簡易的網室。
l 簡易網室的面積不要太大,以利分區控管,分散風險,不會讓病蟲害或蝸牛等擴散開來。
l 製作「防蝸牛護欄」:倒「J」型的防蝸牛護欄,可以防止大型蝸牛(如:非洲大蝸牛)進入菜園。
l 小心「絲鱉甲蝸牛」,也是外來種,體型比非洲大蝸牛小,行動力更快,隱藏能力更好,破壞力很強。
褐根病
l 「美菊園」由於有褐根病的危害,但不希望使用化學方法來防治,只好花時間交給大自然去處理,所以現在很多種果樹都不能種,以前發生病害的地方,改種香蕉。幸好香蕉很快就能收成,意外地收入還不錯。
l 目前發現柑橘類的果樹對褐根病也有較高的抵抗力。
市面上有在賣的菌種
l 枯草桿菌:灑在植物的葉子上,保護葉子不受病菌侵擾
l 木黴菌:保護植物的根部
l 綠生菌:不是單一菌種,一大群本來土壤裏面就應該有的好菌,如放線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成菌等。幫助土壤快速恢復活力,對銹病也有不錯的效用。
l 蘇力菌:枯草桿菌的一種,防治蔬菜小菜蛾、玉米螟等鱗翅目害蟲。
l 益生菌:和綠生菌差不多的作用,但因為是日本進口,非常貴。
l 溶磷菌:增進土壤肥力、土壤團粒構造變好
n 其分泌的多糖物質,增加土壤之優良物理特性
n 協助植物營養吸收
n 增加植物耐病能力
n 加強作物對不良環境之抵抗能力
n 降低生產成本
n 降低肥料的施用
n 減少環境污染
自己做的菌
l 環保酵素
健康農場的指標
看得見的
l 作物生長繁茂、雜草種類繁多,沒有不合理的枯草
l 昆蟲種類繁多,蜘蛛網很多,鳥多,蛇多
l 沒有經常裸露的土地
l 瀰漫各種農作物的清香
l 有安全乾淨的水源、陽光充足
應該看不見的
l 沒有重金屬、沒有工業污染
l 沒有使用來路不明的有機肥、沒有使用殺草劑
l 沒有焚燒農用塑膠(會產生致癌物)、垃圾、雜草稻草堆
l 大家可以注意,有些田沒有雜草,表土長出一些藻類、苔蘚呈現暗綠色,這通常都是肥料過多,殺草劑或除草很認真的結果。
健康蔬果的指標
l 芬芳,每一種菜都有其獨特的風味
l 耐放,不會爛,只會枯萎
l 切過或有受傷的傷口,很快會乾燥收口而不會腐爛
l 生長期長
l 口感密實
l 吃過不會有疲憊感
l 吃過後精神飽滿
l 沒有奇怪的味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