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燕霖 圖:劉燕霖、梁淳禹、馮雅蕾、胡克緯
因應氣候變遷 強化社區防災韌性
2014年1月,國際樸門救援專家史提夫‧克瑞Steve Cran首次來到台灣進行綠色戰士的救援工作訓練,
對天災地震頻率高的台灣來說,是很重要的重建準備。然而進行救援工作之外,平時如何預防氣候變遷與天然災害帶來的影響,Steve在2014年12月再度來台,這次的場域同樣位於花蓮縣瑞穗鄉舞鶴台地的加納納部落,同時協助部落建造柴燒三口爐與披薩窯,並示範如何以樸門設計安全、穩定的食物與維生系統。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思考
工作坊第一天,Steve讓綠色戰士們去思考為何氣候變遷帶來的災害,在短短幾年間一起發生?(例如不正常的降雨、洪水、突然的乾旱等)究竟是人為還是自然的天災?發生災害的原因可能透過媒體、網路的傳遞,讓人們容易相信或倚賴政府施政去解決,因為人被教育要服從權威、相信專業,卻沒有好好問過自己內心的想法,Steve提醒我們用內在的直覺去判斷各種可能的原因,再做出對策。
雖然目前還無法確定氣候變遷的發生成因,然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活下來」,氣候變遷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已有跡可尋,Steve舉出澳洲的例子,近幾年陰天的比率提高、日照的時數下降了:植物可能經歷長時間陰天,又遇到連續三週大太陽的氣候變化,這樣的作物通常都無法適應而死亡。然而很多農夫依循著過去種植的傳統,無法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農業損失,因此我們必須改變操作方法來確保災害發生時,能有足夠的糧食生存下來。
建置溫室的必要性
為了減少極端氣候對糧食作物的影響,建置溫室是必要的。首先計算全家需要的食物量,再規劃種植與收成工作,也可和其他溫室交換食物或種子。冬天來臨時溫室也是很好的休閒空間,在裡面建立良好的生態系統、製作堆肥及育苗場,可循環系統越多溫室就越完整。當災害來臨時,溫室可提供至少20%的食物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