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3/9 樸門設計原理與花蓮在地案例賞析

記錄:詹于諄
圖:邱老說這個時代需要更多樸門志工,共創永續未來。



PART

樸門志工培訓緣起

首先邱奕儒老師先和大家簡介課程,原訂於3/30進行之「全球各氣候類型下的永續設計策略」將會往前移動一周。4/2會向大家介紹能源效率很高的火箭爐,並且有火箭爐大餐活動。

邱老師表示,這個課程並不是認證課程,正式的認證課程需受72小時的PDC訓練,至於為什麼要有這個課程呢?是因為體認到在這個時代,需要更多志工來投入,帶來更正面的助益,共創永續未來。

今年就是2012,世界上也發生了很多大事,不曉得大家感受到什麼?2012一方面是毀滅,另一方面卻也是重新開始,可以在這當中,一起合作,從內在找回失去的平衡,和土地以及人和人之間的平衡與協調,若把握住,就是轉機。

目前世上有10億人吃不飽,而10億人則是吃太飽,大部分財富集中在少數,引發許多反彈力量,例如占領華爾街運動,要找尋新的方向。

人類文明在這一百年來發生劇變,一半人口進入都市生活,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分離,心理生理疾病叢生。而當代所面臨的全球暖化、小冰河時期到來、磁極消弱等問題,愛因斯坦曾說過:「用產生該問題的相同思考水平,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

順天應人的樸門設計

人類把地球搞砸了,我們得學習老天爺怎麼經營一塊土地,重新建立社會以及人和人的關係,順天應人。

邱老師以一個位在台北市羅斯福路,長了許多植物的屋頂為例,想大家想像原來這個房子剛蓋好時,屋頂從很燙的水泥板,水也快速流走,到老天爺接手,從青苔到草到灌木、喬木開始在這裡生長,昆蟲來了、鳥來了,喜歡不同棲地環境的動物也來了,生物多樣性愈來愈高,不需要施肥灌溉除草,具體展現了上天的好生之德。在這裡每一滴水、每一片陽光(能量)都被充分運用。

現代設會很多人失業,老天爺會怎麼來解決現代人的問題呢?可以看到,仰賴個人影響有限,而樸門強調從每個人出發,去影響家人到社區,每個人都很重要,藉由每天生活著手,自己和每個人都調和,設會就會調和,讓上天的好生之德展現。

過去的問題主要來自直線性思考,大量使用石化資源,造成地球很大問題。而自然的思考是循環式的,每個東西都有意義和用處,天生我才必有用。直線系統從地球運作的角度是無效率的,每產生一分能料需消耗9-13分能量,看重的是利用價值,而循環式是講求互相幫助。

樸門14個設計原則

樸門永續設計的源起是澳洲的Bill Mollison與其學生David Holmgren。創始人Bill以前做環境運動,可是被人覺得是在找碴。他在塔斯馬尼亞觀察森林裡生物的相互關聯獲得頓悟,開始做完全不一樣的事情。

首先讓人了解自己也是自然的一環,若無法教人把自己的生活和自然連結,所有抗爭都是白搞。樸門最核心的是倫理,擴延到原理,再到策略和技術。樸門的三項倫理,第一是要「分享多餘」,承認資源有限,甘地曾說:資源可以養活好幾倍的人,卻無法滿足一個人的貪婪,只要大家都想多要一點,衝突就無法避免。另外兩個重要的倫理是要照顧地球與照顧人。

樸門14個設計原則歸納方式參考孟磊《向大自然學設計》,包括:尺度、學習、生態、合作、能源與物質(詳見老師的ppt)。樸門要建立的是7代之後的人回來看,會覺得我的祖先有考慮到我,所做出的設計。

樸門沒有標準答案,來自觀察和互動,觀察土地透露了什麼訊息,每個地方的訊息不同,本來是怎麼運作的?干預降到最低。有經驗的老師會建議不要那麼快去做,讀懂再去做,把幾個資源整合起來,變成正面資源。「物盡其用」是對物質和能源應有的態度,在系統中盡量利用,最後再排出。看重「一兼二顧」,可以用很多招來滿足功能。每個系統獨立,會很耗資源,生態系統愈複雜就愈穩定,愈單一就愈脆弱。

(詳細理論及案例介紹請見老師ppt

PART

一、慧芝分享

1、玉里大禹稻農養雞棚例子:棚架種植葡萄,葉子遮陰,地面鋪設稻殼,米糠做為雞的食物,雞隻走動翻扒,混合落葉和雞糞,變成堆肥,可收集使用也成為葡萄養料。以皇宮菜當圍籬,又可以當食物。

2、濾水器廢水、洗澡水收集à沖馬桶。洗菜水收集à澆花。頂樓晾衣場雨水透過連通管設計收集,花蓮雨水多,用不完。

二、素桂分享:

1、有6分地,種植果樹、雜糧和蔬菜。
2、運用光線:利用植物需光差異,種植不同作物。
3、高低:處理排水問題,較高的田畦不浪費,也種植適當作物。
4、空間:樹下空間不浪費,種植香草。透過種植水生的筊白筍隔離蝸牛,又可收成。
5、食物森林:竹子、麵包樹底下種植薑。
6、庭園:種植太平洋橄欖(其實是一種芒果,四季皆可收成)。種植虎尾蘭,可晾曬回收的塑膠袋。

三、湯平分享:

1、因為雜草和蟲很多,取名「雜草蟲聲」農莊。
2、兩年前開始聽課程,最感動與最吸引自己的一句話:你種下的老天爺會負責管理,你負責吃就好。
3、米之神的演講提到,田裡的蟲,10%吃素、90%吃葷。雜草讓農夫很困擾,不過可以涵養水分、養分及溫度。
4、了解作物的產期、產量很重要,最近常種植可多次採收的作物。
5、知易行難,學習到很多概念,但執行很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