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8/12-15友善耕作審認-樸門設計基礎培訓 重點筆記








樸門永續設計概論        

文:黃靜頤

1)      現階段有機農業已來到有機3.0,主旨:大範圍有機轉向、真正可持續性、包容合作。以「多方參與查證系統」(PGS)推動友善農業並具生態友好、文化友好及透明可信的驗證模式。
2)      以所有生物永續生長的角度設計農田生產系統。

1、    閱讀土地-農場環境分析
è觀察土地:地、水、火、風


2、    分區設計
0區:主屋、基地控制點。人的使用作息與周圍環境的結合。
1區:廚房菜園。主屋週邊活動頻率最高、符合家庭需求、美觀、多年生。
2區:食物森林。多層次栽培、果樹種植。
3區:經濟栽培。主要作物大面積栽種區。
4區:林業作物。種植喬木類以提供傢俱等木材原料。
5區:森林保育。保留給原棲地生物的生活空間,人類活動頻率最少,減少此區的人為干擾。

è蓋亞理論:當森林面積減少至一定比例以下,將對周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地球原理設計:30%森林

3、    水系統的設計
è地下水澆灌問題:地層下陷、鹽分及重金屬累積
èKey line design
è分散化設計:分流
è逕流控制:減慢流速、分散、入湛、貯存
è水池設計:淺à安全、淨水功能佳、易清淤;深à貯水。


4、    認識土壤的物理與化學性質
è土壤成分:礦物質(矽酸鹽+碳酸鹽+…)(45%)、有機質(5%)、水(25%)、空氣(25%)
è花蓮區的碳酸鹽含量較高,種植作物易缺鈣、鎂。

 
5、    演替與造土
è地上部:藍綠藻à地衣à蘚苔àà被子植物
è地下部:根與細菌合作溶解礦物質供植物體使用,落葉與殘株回填土地補充有機質。
è土壤中的生物活動擾動土壤,使產生大小孔隙與團粒構造。
è陽性植物:在表土裸露時,馬上長出以覆蓋大地,並造成「間歇性缺養」,可促進原素的不同離子形態改變,進而供植體使用。
è粗糠的碳為真菌食物,分解粗粒時真菌需要氮,因而造成周圍缺氮。需控制菌絲的生長,以防治與作物的氮競爭。
è次級演替:已有土、有種子。è以多層次種植加速演替。

6、    肥田策略


è短期:堆肥、施肥。
è長期:運用植物的生態棲位互利共生。
樹薯à小花蔓澤蘭爬不上去,且會鬆土
虎爪豆à不太怕蝸牛,搶光能力強,可作為休耕地覆蓋。
è綠肥作物
è楊莓、臺灣海桐:耐缺氮、固氮
è田間廚餘桶設置
è蚯蚓堆肥:不可放柑橘類精油,蚯蚓會怕。

推薦書<<土壤的救贖>>

7、    生物多樣性-雜草應用與管理
è作物剛生長或定植時,會與淺根系的草雜互相競爭養分,需誘使作物的根向上生長,可避免養分競爭。
è土壤的氮保存:氨態氮會流走、硝酸態氮留於土壤、其他固定於植物體內,土壤中的動物進食植物後會排出氨態氮,可供植物利用,形成動態平衡,故雜草可視為是保肥植物。
è植物都有其抽芽深度
1)      錢幣草:以厚覆蓋使其走莖向上生長,連同覆蓋物一同翻面以曝曬根部。
2)      牧草、五節芒:連續砍草3次以消耗自身養分,使其根系自行腐爛。
3)      白茅:走莖較深,以虎爪豆作覆蓋作物,生長競爭。但要先立桿使豆苗有足夠高度生長。
4)      大花咸豐草:以種子傳播。開第一朵花時砍草,之後兩爾草會取代其優勢。




8、    生物多樣性-病蟲害平衡
è腺蟲:可種植芳香萬壽菊、增加土壤排水力,使土壤健康。
è香蕉象鼻蟲:幼蟲長於莖幹中,採收後的莖幹需縱向對半切開曝曬幼蟲;成蟲受香蕉傷味道吸引,可藉此誘殺。
è蝸牛:利用蝸牛生理特性,獨門設計防蝸牛菜網,以廚餘誘捕菜網內的蝸牛,將蝸牛撿拾乾淨,逐漸小塊小塊收復種植土地。


9、    生物多樣性-耕作方式設計
è從天修復土壤的角度觀察與思考
è林地復育應從水系統旁邊開始
è食物應增加多年生物的比例
è食物森林:
1)      水系統建立
2)      種植:收益系統/植栽系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