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豐收也苦惱 千斤有機梨嘸人買


-採訪干城有機梨農蔡惠芬         撰文/ 呂淑芳 攝影/許素桂
圖:果園保留不受市場歡迎的粗梨,口感扎實.

  
八月初的上午,九點鐘已是豔陽高照,在惠芬的引領下,我與素桂來到她那片種了上百棵有機梨樹的四分地果園。

悉心照料 梨園綠草如茵

推開果園大門,放眼望去一排排被形塑橫向伸展枝幹的梨樹,在鐵支架的規範下整齊有序的排列著,樹下可以看見青翠的綠草與一行行的引水小溝,我們低著頭往園內走去,惠芬介紹著一棵梨樹,素桂高興的驚呼,「哇!你還有這種粗梨喲,我比較喜歡這種梨的口感耶!」 接著又說:「小時候將粗梨削皮之後切片,再抹上一些鹽巴防止氧化變色,冰鎮過後吃,口感扎實又脆,超棒的。」

在不算茂密的樹葉間,可見一些大大小小的褐色粗梨,原來所有的高接梨都已採收完畢,眼前剩下的這些是未經接枝的橫山梨。惠芬說現在人們不喜歡這種質地較粗、帶點澀味又會變黃的梨,所以它通常只用來與一些喜歡這種口感的朋友分享,真正賣的還是水分多、甜度高、質地細緻的高接豐水與新興梨。

圖:蔡惠芬從種梨外行,十五年來一路艱辛,如今豐收.
投入畢生積蓄 四處求教種梨

踩在惠芬這片土質鬆軟的果樹林,聽著她述說十五年來的種梨心路,一個對如何種植果樹完全沒有概念的小女人,將畢生的積蓄投入在這片田地,最初連如何接枝都不懂,曾經花了三千元請梨山的果農來教嫁接,所有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花蓮往往找不到人問(大部分的果農不願分享種植經驗),她得遠赴東勢、苗栗到處去請教。

堅持不使用著果劑 收成量僅剩1/3

因為不使用著果劑,所以果樹開花時的天氣就變成決定產量的重要因素,她說:「因為不使用著果劑,所以收成往往只有別人的三分之ㄧ」,素桂說:「難怪我訪問一些號稱生機水梨的農夫時,他們都說開花期會灑藥。」在經濟不好的情況下還願意堅持完全不用藥,真的值得敬佩啊!這種靠老天賞飯吃的日子,又有經濟上的壓力,加上繁重的工作量,都快壓垮這個小女人了,當惠芬再提起家中小孩的反彈情緒時,忍不住流下孤單的淚水,也是農人的素桂也陪著紅了眼框,顯然是感同身受吧!農事繁重如果找不到工幫忙,再加上節氣不等人,真會急煞了。

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 身心俱疲 

這片果園平常由惠芬一個人照顧,假日先生和小孩會來幫忙;談起她會從慣行農法轉成有機栽種,是因為常常工作回去累得昏睡起不來,後來才知道與噴農藥有關,原來那是農藥中毒的現象,心想總不能為了種果樹把命賠上,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也想要種出健康的水梨,因而改往有機方式種植。然而,種植過程要獨自面對各種問題與挫折,加上付出與收穫的懸殊,也讓身心疲累的她萌生退意。

還好這幾年碰到一些好人的幫忙,像大王菜鋪子的進貨、東華大學宋秉明老師的鼓勵與支持、還有花蓮樸門部落的朋友門的幫忙,讓她心裡很感謝,不過像今年因為氣候而豐收的水梨,目前還有一、兩千斤存放在冰箱,想起來還是很讓她煩惱。

用消費支持友善耕作小農

想想你我都希望吃到好吃又安全的食物,因為身體的健康與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有相當的關係。然而,要我們花數倍於市面價錢來買有機、安全的食物時,卻也常常會讓我們縮手考慮?往往因為不清楚食物的生產過程,我們反而比較在意蔬果長的漂不漂亮、好不好吃,便宜嗎?對於是否有農藥殘餘、內含多少實質營養素與礦物質,有無不當使用生長激素或殺草劑等等,這些無法用感官立刻判別的,也就不懂得去要求了。

也許是到了我們要好好思考,什麼是好食物的合理價錢?還有我們是不是也正用著手上的消費券”錢”,決定著食物生產的方式呢?在此邀請您一起支持在地用心的小農,相信這也是保障我們自己的健康與環境的重要選擇。

圖:果園裡有青翠的綠草與一行行的引水小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